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会即将在这个周末展开。美国、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领导人都将出席。与此同时,中国的对外政策将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报道指出,中国在亚洲的经济力量,不但没有带来邻国的善意,反而招来新一轮的敌对。学者指出,中国对亚洲外交的重视不够,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路透社:中国领导换届前夕,外交搁置争议*
路透社星期五报道,这个周末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及亚洲国家领导人在APEC峰会上握手言欢时,这样的融洽气氛仅限于峰会现场。
在实际的外交事务方面,中国将会发现,自己与亚洲各国的经济往来并没有转化成政治信任,相反的,带来更多的敌对和不确定。
报道指出,随着明年领导人换届的逼近,中国在外交政策上继续奉行搁置争议的作法。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寻求与越南、菲律宾缓和争端;在日本最近逮捕一名中国船长后也避免激化冲突;在与华盛顿交往时,也在人民币汇率、贸易、安全、朝鲜以及台湾等议题上,力求克制。
路透社援引北京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系教授孙学峰的话说,中国有被利用的感觉。中国推动了亚太区域的贸易和繁荣,但区域安全环境却更加恶化。这让北京有些迷茫,不知该如何回应。
*时殷弘:中国经济力量不等于外交优势*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教授时殷弘认为,迷茫是正常的,世界局势变化大、挑战多,各国都感到迷茫。但是中国必须了解,经济力量不代表外交优势。
时殷弘说,“经济上的影响是有作用的,但是政治外交关系是独立的领域,你不能说贸易量大了,外交关系一定好。贸易量大本来是有利因素,但可能引起对方一些想法,东南亚国家甚至包括日本,在中国的GDP成为全球第二后,日本可能有些失落,这种心态会影响他们对中国的政策和关系。”
中国外交学院外交学系教授苏浩对美国之音表示,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许多亚洲国家,特别是与中国有领土或海上纠纷的国家担心,这些争端将朝向不利于他们的方向解决。他们的利益无法获得保障,加深了这些国家对中国的忧虑。
*苏浩:美国重返东亚使局势更加复杂*
与此同时,美国重返东亚也使得中国与亚洲邻国加强关系更添难度。
苏浩说,“这一年来美国一系列的战略调整,甚至一些重要的安全上、外交上,在东亚地区的强化,给一些周边国家一定的支撑,使他们有一种平衡力量,更多自信地和中国讨价还价。同样也采取更多的行动,所以目前的状况来看,可能更多的是因为国际环境的变化所导致,而不是中国的外交失误所导致的。”
路透社报道指出,近来中国官方媒体常常以美国有意对中国形成“包围圈”进行评论,例如他们认为缅甸决定暂停兴建密松水坝是受到来自美国的压力等。
*时殷弘:中国领导层已开始关注亚洲外交*
对此,人民大学教授时殷弘认为,外交关系本来就是一场交朋友的竞争,美国的亚洲外交做得好,相对就显得中国对亚洲的重视不够。
时殷弘表示,中国与亚洲邻国的关系比起5、6年前确实有退步,同时更加复杂化,中国领导层也已经注意到这一点。
时殷弘说,“中国最高领导层面对这个情况,现在意识到我们亚洲周边外交问题比较多,情势比较复杂,现在已经有比较强的意识,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中国要加大对亚洲的注意程度,加大对亚洲邻国的外交,适当减少在外交上对美国过多的注意,可能在一、两年内我们就能看到这样的动向。”
中国外交学院教授苏浩也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是许多争端的主要一方,必须维持相对稳定的外交政策,以理性的立场来处理亚洲外交事务,避免采取强硬立场让情势更加复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