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雄厚、流动性强、风险可控长期以来一直是香港银行系统的优势,但一家权威国际信用评级公司说,由于香港银行在大陆贷款数额急剧增加,香港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正面临挑战,银行系统遭遇负面评级的机率也在增加。
*大陆贷款激增*
惠誉国际评级公司(Fitch Ratings)10月24日发表报告说,截至今年6月底,香港银行大陆业务的风险敞口占香港银行资产总量的比重达到24%,比2009年底增长将近一倍。
银行业风险敞口是指由于借贷方违约而导致可能出现风险的贷款余额规模。
惠誉估计,今年上半年,香港银行向大陆企业提供的贷款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亿1千2百万港币。与此同时,香港银行对大陆银行系统的风险敞口增长了近6亿元港币。
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统计数字也显示,2010年全年,香港银行向大陆企业提供贷款总额为4亿4千万元港币,比2009年跃升了47%。
*马跃:贷款激增事出有因*
香港岭南大学经济系主任、经济学教授马跃博士告诉美国之音,欧美债务危机迫使香港银行在这两个传统投资市场收紧战线,重新调整资产配置。从中国方面来看,内地企业对贷款的实际需求增加以及人民币升值则是吸引香港银行大举北上的主要原因。
他说:“也就是说,银行要增加人民币资本。因为人民币升值和国际化这些都意味着香港银行应该增加人民币的资产,减少人民币的负债。这也是香港银行长期发展战略的一个部分。”
*惠誉:资产质量受威胁,评级可能调降*
惠誉在报告中警告说,和香港相比,大陆银行体系不够发达,营运环境和监管机制缺乏透明度。惠誉认为,过于迅速地向大陆拓展贷款业务有可能为香港银行系统带来“资产减计、营运风险以及流动性困难”,并可能导致其信用评级遭遇下调。
报告指出,遭遇评级下调风险最大的是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和中信银行国际等中资银行在港子公司。报告说,上述两家银行大陆业务的风险敞口比例均已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此外,惠誉认为东亚银行、渣打银行和恒生银行等近年来积极拓展大陆贷款业务的香港本地银行的资产质量也令人担忧。
过去几个月里,标准普尔和穆迪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多次就中国银行系统的健康状况发出警告。这些机构认为,由于地方债务隐忧和经济减速等因素,中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比例可能会在未来两三年内大幅攀升。
*《南华早报》:惠誉多虑了*
不过,香港《南华早报》财经专栏撰稿人汤姆·霍兰德认为,香港银行在大陆的风险敞口并没有数据显示的那么可怕。霍兰德说,香港银行的大陆的贷款目前仍然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这类贷款通常被认为得到政府担保,风险较低。
此外,霍兰德指出,这类企业寻求从香港银行贷款往往并非是出于资金需求,而是希望从大陆相对较高的存款利率和香港相对较低的贷款利率之间赚取利差。
但是,兼任香港金管局研究员的岭南大学经济系主任马跃认为,香港银行在大陆贷款活动短期内增长过快的趋势值得监管部门警惕,并在必要的时候加强监管举措。
他说:“他们要知道贷款以后,企业会干什么。金管局要看看银行有没有在贷款的时候加入必要的细节,约束接受贷款的企业,不能挪用资金,不能把资金用在贷款承诺项目以外的高风险用途。”
惠誉驻香港分析师萨宾·鲍尔说,目前很难评估香港银行在开展大陆业务时是否在相应地降低贷款审核标准。他强调,这是惠誉研究团队将在未来几个月集中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