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4:11 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中国制造”,美国得利?


中美之间的利益博弈犹如一盘游戏
中美之间的利益博弈犹如一盘游戏

旧金山联储银行在最近公布的研究中说,美国人购买中国制造商品的开支实际上大部分花在了美国企业身上。这项研究还指出,尽管中国商品充斥美国,但事实上,美国人用于购买中国商品的开支非常有限。

旧金山联储银行的经济学家巴特·霍宾和加利纳·海尔主持的这项研究试图回答两个问题:美国人购买中国商品所花的钱,有多少是中国制造环节的实际成本?其次,美国人的日常消费的中国商品究竟占总消费多大比例?

两人在综合分析了美国人口普查局、美国劳工部以及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过去一年的贸易数字后得出结论说,美国人在购买中国制造商品上每花一美元,就有55美分是花给了美国企业。而且,“中国制造”其实只占美国居民个人消费支出(PCE)的2.7%。

这个研究结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对美国出口急剧攀升后,大多数美国人渐渐情愿或不情愿地接受了“中国制造”无处不在的事实。

2007年,路易斯安纳州的一位财经记者特地就这个话题写了一本书,叫做《一年不用中国货》(A Year Without Made in China)。结果她发现,一般人在美国过日子不用中国货实在很难。

不过,华盛顿贸易咨询公司全球贸易伙伴(Trade Partners Worldwide)的总裁劳拉·鲍夫曼女士告诉美国之音,旧金山联储的调查结果并不稀奇。她说:

“这项研究查看的是中国商品运到美国后,涉及美国企业的附加值,比如在港口卸货,从批发商运到零售商,然后还有仓储、营销等诸多环节。其实,这项研究还有不足之处。也就是说,研究假定货物在运到美国口岸之前全部附加值属于中国制造商。但事实上,在生产过程中美国企业也享有部分附加值。”

以iPhone为例。2009年,iPhone在中国的制造成本是179美元,运到美国后零售价5百美元。但在这179美元的成本价格中,在中国的组装成本只有6.5美元,其余172.5美元则是新加坡、台湾、韩国等其他地区的零部件制造成本,其中也包括美国制造部件的10.75美元成本。

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的贸易和工业研究员迪克·南托对美国之音说,如果把住房和服务消费计算在内,美国人用于消费中国商品的开支非常有限。因此,旧金山联储银行有关美国人消费只有不足3%用于中国商品的结论并不夸张。他说:

“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食品几乎没有什么是中国来的,住房也不是,我是指每月支付的房贷和房租费用。这可是很多美国人消费的最大部分。汽油也不是中国的,汽车也不是。只有在小一点的日用品和个人用品方面,中国制造的比重才开始增加。”

旧金山联储银行的调查也显示,在鞋类和服装上的花销上,中国制造的比例高达36%。

图为中国某制造工厂的工人正在食堂吃饭
图为中国某制造工厂的工人正在食堂吃饭

2010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了3650亿美元的商品。相比之下,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不到一千亿美元。

全球贸易伙伴总裁鲍夫曼女士认为,旧金山联储银行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人们重新审视美国对中国的巨大贸易逆差。她说:

“贸易逆差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双边贸易逆差更加没有意义。贸易逆差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以美中贸易来说,美国人储蓄率过低就是双方贸易逆差形成的一个很大原因。”

此外,全球贸易伙伴作出的统计显示,由于中国进口在供应链下游为美国企业产生的附加值,双边贸易至少在美国本土创造了1百万个就业机会。

国会图书馆的贸易和工业专家南托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说:

“我们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仍然是一个主要问题,尤其是中国仍然在使用汇率操控和出口补贴等措施对双边贸易进行人为的干预。”

旧金山联储银行的经济学家霍宾和海尔在研究中指出,由于中国企业的制造成本在中国输美商品中所占比例如此之低,因此中国目前高居不下的通胀率对美国商品价格的传导作用相当有限。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管控经济舆论能否振兴经济、提升信心?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19:16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