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1:58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动车追尾伤亡重,政府禁声民怨升


温州7.23动车追尾事故现场
温州7.23动车追尾事故现场

7.23发生的中国温州动车特大交通事故,已经导致至少39人死亡,200多人受伤。这一中国高速列车出现的最为严重的伤亡事故,引起中国民众极大关注。但海外媒体报道,北京宣传当局决定,要严格按照中央统一精神和部署来报道这次中国动车有史以来最惨痛的伤亡事故。

*铁道部解释难平众怒*

中国高速列车上星期六在温州出事后,中国铁道部星期一举行了记者会,发言人王勇平不断解释,并坚持说死亡人数为35人,但难以平息包括一名幸存记者在内的媒体质疑和怒火。很快,中国各媒体都在报道不同数字,大多报道有39人丧生。新华社25日报道,已有40人死亡。

这次动车出事伤亡如此惨重,引起中国民众的极大关注。在互联网新闻网页、微博和论坛,关注的帖子如雪片飞来。但是,中国体制内媒体大多没有给予相关报道。

*祝华新:体制内媒体关心什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7月24日)发表资深新闻工作者祝华新的文章题目是:到了用网络倒逼改革的时候了。文章批评“体制内媒体”说,“与互联网的迅速全方位报道相比,体制内媒体表现尴尬。一些全国报纸7月24日对前一天的3个热点新闻(温州动车追尾、赖昌星引渡回国、挪威暴力事件)在首页全部付诸阙如。”

*伤亡?上将?中日报道大不同*

7月24日星期日的日本四家大报《读卖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朝日新闻》头条都是中国动车事故。而中国几家大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都是胡锦涛晋升上将。

*新闻教授:到了用网络倒逼改革的时候了*

中青在线祝华新的文章援引武汉大学传播学教授沈阳在微博点评说:博友和传统媒体最早报道隔40分钟,提示微博原生态报道的“黄金1小时”优势;微博是“网络人民大会堂”,关注角度丰富,从救援情况、寻人、民众的高尚,到事故真相、历史旧账、问责等,“到了用网络倒逼改革的时候了”。

*中宣部:舆论一律*

中国主要媒体在报道重大新闻时都由中宣部严格监管,经常要求“舆论一律”。

据路透社报导,高铁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中宣部第二天对发出指令,限制对这场灾难的报导。

中宣部要求媒体以“大灾面前有大爱”为主题报导此事,“不质疑,不展开,不联想”。中宣部还要求媒体不要调查事故原因,并提醒记者报导此事应以官方信息发布为准。

路透社说,中国官方媒体记者证实确有这样的指示。

前北大新闻传播学者焦国标曾发表《讨伐中宣部》一文说,遇到“重大事件”中宣部往往不下文件就靠打电话给各中央媒体就可以“搞定”。

*国际记者联盟:广东宣传部钳制舆论*

国际记者联盟星期二发表新闻稿,对中国广东省宣传部门新闻审查表示非常关切。新闻稿说,广东记者消息来源说,广东省委宣传部下令本地记者从温州动车事故现场撤回。

新闻稿说,这些媒体包括羊城晚报、广州商报、二十一世纪传媒、广州日报、信息时代、南方电视台。国际记者联盟新闻稿援引这位南方记者的话说,去年8月24日,黑龙江伊春空难,42人死亡,54人受伤,当时,广东宣传部也下令广东记者撤回。

*交通事故后先“掩埋车头”?*

这次特大火车事故是星期六晚上发生的,铁道部党组星期天就撤销了主管温州段的上海铁路局长龙京、党委书记李嘉、副局长何胜利三人职务。马上就有网友质疑:党组可以撤销党委书记职务,部长才能撤销局长职务。

另外,有关当局还命令,将断裂摔下桥的动车头“就地掩埋”,让许多网民非常不解。好多网民质疑,出了交通事故,保留现场还来不及,为何要“掩埋”重要人证物证?

中国国务院07年6月温家宝签署通过的《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24条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并在事故调查组成立后将相关证据移交事故调查组。因事故救援、尽快恢复铁路正常行车需要改变事故现场的,应当做出标记、绘制现场示意图、制作现场视听资料,并做出书面记录。 ”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不得伪造、隐匿或者毁灭相关证据。 ”

这个条例规定:死亡30人以上的铁路事故为“特大交通事故。”

*贺卫方吁成立人大特别委员会调查*

26日上午, 中国知名法学家北大贺卫方教授发微博文(http://url.cn/1Icklg)说:2003年孙志刚事件发生后,我与学界四友曾呼吁启动宪法71条特别委员会,但泥牛入海。温州特大事故震撼人心,铁道部自家调查难以服众,动车与高铁之发展速度及技术可靠程度令人忧虑。再次呼吁全国人大常委会紧急设立特别委员会,对事故本身及上述事项进行调查听证,以答国人。

广州中山大学退休历史教授袁伟时也发表微博文说:“贺卫方提出人大独立调查动车追尾和塌桥事件非常正确!善治从建立良好的制度开始。在中国,强化人大的作用,真正实现法院独立审判,加上公民冲破阻力正在行使的表达权和监督权,是走向法治社会的第一步。这些都是官家的承诺,可以稳步推动社会前进,有什么理由不能做?

相关视频: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