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正式运营的“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为中国向欧洲的出口商品开辟了一条新通路。这条通路的开启,将使地处内陆的重庆成为一个新的出口中转枢纽,同时也体现了政府在致力于推动经济重心从沿海向内陆转移。尽管重庆从中得到的益处得到大力渲染,但有意见提醒说,中国增长模式需要的是转型,拓展出口不应被看作内陆都市的发展重心。
6月30日,一列搭载着6万多台笔记本电脑和1万余台液晶显示器的火车从重庆开出。这些价值1900万美元的货物,计划在13天后运抵德国杜伊斯堡。
中国媒体报导说,这条横贯欧亚的货运铁路线自去年3月开始,经过国内段、中俄段和全程三次测试后终于正式启动;同时也使重庆这座内陆城市成为中国向欧洲出口商品的重要中转站。新华社的报导说:“中国物流格局因而将逐步改变。”
这条被称为“渝新欧”国际货运通道的铁路线全程大约1万1179公里,中国国内途径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再经由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和波兰,最终到德国杜伊斯堡。新华社的报导说,“通过这条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运输货物,费用比航空节省,运到时限比海运缩短至少15天。”
这条“国际铁路大通道”其实是将现有的铁路线路重新组合后形成的。媒体援引重庆市长黄奇帆的话说,从重庆到欧洲的铁路10年前就有,但是因为通关问题,一直未能发挥作用。
新华社消息说,去年为解决重庆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的便捷物流问题,在海关和铁道部门的支持下,重庆和俄罗斯以及哈萨克斯坦谈妥通关问题后,终于打通了这条通道。
中国日报报导说,中国正试图将这座劳力资源丰富的内陆城市打造成一个国际高科技中心,尤其是在笔记本电脑的生产方面。目前,世界最大电子产品代工企业富士康、台湾电脑商宏基,以及美国惠普公司已经在重庆设厂生产笔记本电脑。
今年头5个月,重庆已经出口243万台笔记本电脑,价值8.4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此次货运专列搭载的笔记本电脑,就是“重庆制造”的。
而新华社一则报导则强调,重庆正在打造第三欧亚大陆桥,意在构建以重庆为中心,辐射中国南方的东南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战略。
华盛顿智囊机构布鲁金斯学会索顿中国中心的研究主任李成说,这个通道一方面体现了自江泽民任期后期以来政府扶植重庆的努力;另一方面,反映的是与沿海城市相比处于劣势的内陆城市,为了将制造业产品输出海外,希望开辟一条内陆物流输出线。
但是,李成提出这个“国际物流大通道战略”背后存在的几个问题。首先他对这是否会降低内陆地区制造业产品的成本存有疑问,认为沿海地区在这方面仍占据优势;此外,内陆城市的发展重心,应当与整体模式转变相一致。
李成说:“中国以后的经济发展更多地是通过经济发展模型的变化,更多地通过内需来推动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内陆的发展,重庆、西安和武汉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李成承认,开辟这样的通道的确会改善内陆地区在交通和物流方面的滞后状况,但是它最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增进内陆产品的出口,还取决许多其他因素。
经济危机对欧美需求的打击让中国意识到,过去依靠作为“世界工厂”推动经济的制造产品出口将无法成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因此,政府也在致力于加强内需的增长,推动增长模式的转变。
但是,中国问题专家李成说,目前内陆城市的内需仍然没有上来。他说,这或许需要一段时间。
另一方面,李成说,内地的发展与10年前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比如说,重庆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但是,他认为内陆城市在地域方面的先天劣势,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例如在人才吸引方面,仍然难以与沿海地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