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显示,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贷款规模在2010年显著增加。在中国加紧控制本国银行信贷发放的同时,有分析认为,外资银行贷款激增可能会削弱中国政府控制通胀的努力。
国际清算银行(BIS)最近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向国际清算银行申报控股状况的外资银行在华贷款规模经汇率调整后达到770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86%。
中国在200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逐步向外资银行开放贷款业务。2006年,中国开始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零售银行市场。截至2009年底,总共有24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中国设立了71家分行。外资银行在华代表处的数量增至229家。
前世界银行驻北京办公室主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经济教授鲍泰利(Petier Bottelier)说,随着中国消费信贷市场总量的扩大,外资银行在这个领域也渐趋活跃。
他说:“在第十二个五年经济规划的背景下,中国正在试图推动消费增长,降低投资增速,以此实现经济再平衡。外资银行在提供消费贷款方面经济更加丰富一些。因此,它们扩展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并不奇怪。”
中国财经媒体报导说,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信贷市场时间虽然不长,但近年来在扩展银行卡、电子理财、以及个人贷款等业务均呈现井喷式增长。
2008年,东亚、花旗、汇丰和渣打相继推出各自银行卡产品后,目前在中国从事银行卡业务的外资银行已有7家。此外,针对中资银行在无抵押贷款业务的起步较晚,几家主要外资银行在2009年将这个领域作为抢占在华业务的重点。花旗、渣打、以及汇丰先后针对中产阶层、农村用户以及中小企业推出“幸福时贷”和“贷得乐”等信贷产品。
中国经济问题专家鲍泰利说,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一个主要策略,就是通过填补中资银行的业务空缺,在拓展用户群体的同时实现效益。
他说:“中国加入WTO之后,外资银行贷款业务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一直很低。我预计它们会继续在中国国有银行传统上容易忽视的地区扩展业务。”
2010年,中国新增贷款总量约合1万零4百亿美元。按照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外资银行770亿美元的在华贷款约占7%。2010年,中国接受的跨境贷款约占全球跨境贷款总量的1.1%。
华尔街日报的分析文章指出,中国在维持固定汇率、实行自主货币政策、以及控制资本跨境流动方面很难三者兼顾,因此无法摆脱经济学界所说的“特里芬难题”。该文指出,外资银行贷款的迅速增长可能会冲击中国正在进行的紧缩调控努力。
但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的鲍泰利教授并不这样看。他说:“我对此并不担心。如果外资银行贷款对中国通胀有影响的话,这在中国货币供应的大气候下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认为中国央行也不会担心。驱动中国通胀的是其他更加有力的因素。”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2010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中指出,中国在金融开放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入境资本的关注。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