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2:56 2025年1月1日 星期三

新书《解读刘晓波》突出褒贬争议


新书《解读刘晓波》
新书《解读刘晓波》

去年十月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当年的和平奖授予中国异议人士刘晓波之后,自由世界的人们对他获奖褒贬不一。这个星期,一本综合各类褒贬意见的新书在香港出版发行,可能引发人们对刘晓波的民主理论和他的人格以及对如何推动中国民主进程的新一波讨论。有人提醒批评者应该谨慎,因为刘晓波仍然身在监牢无法为自己辩护。

中国异议人士刘晓波作为强权下非暴力争取民主和自由的楷模获得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令世界各地许多人感到鼓舞,但几乎在同一时间,他的一些在民主道路上奋斗苦行的同路人却发出了指责的声音,认为刘晓波不仅在理论和实践上、甚至在人格方面都不配做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公民。

这个星期,一本收集了各方最有代表性意见的新书在香港出版发行,书名就叫《解读刘晓波》。

*新书编辑:读者自己解读刘晓波*

编者说,出版这本书是基于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信息自由的原则,将人们对刘晓波褒贬不一的代表作集中在一起,奉献给读者,让他们自己去解读这个富有争议性的人物。这些文章的作者包括刘晓波的友人、中国具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和学者。编辑警告说,其中有些文章可能会给读者带来刺激和不适的感觉。

刘晓波多年志同道合的朋友、《北京之春》主编胡平所写的《阅读刘晓波》一文为《解读刘晓波》书中赞美刘晓波的一派担当了先锋。胡平在文章说,刘晓波二十一年来始终坚持非暴力抗争,以“我没有敌人”的气概面对中共专制政权,他荣获诺贝尔和平奖可谓实至名归。

如果说《解读刘晓波》一书收集了一些令读者感到刺激和不适的文章,那么原《深圳青年报》副总编曹长青的《撕裂的刘晓波》可能是这类文章的典范。他在文章中抨击刘晓波出尔反尔,在二十多年来的不同时间点上交叉式地鼓吹实行体制外政改和与专制政权合作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道路,并指责刘晓波是一个人格被撕裂的人。

*曹长青:刘晓波非暴力抗争无助中国民主进程*

认识刘晓波三十多年、曾经跟胡平同住美国纽约市的曹长青星期二对美国之音说,胡平和刘晓波所宣扬的非暴力抗争虽然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但却束缚了许多谋求民主变革的中国人的手。

曹长青说:“刘晓波和胡平他们可恶的地方是,他们在批评一个不存在的东西。这样做产生两个效果。第一,显得自己高级。你看我多高级,我跟马丁·路德金、甘地和达赖喇嘛站到一个层次了,我们是非暴力的。但是中国不存在暴力,你在喊什么呢?第二,我用喊这个口号来获得自己安全,而不考虑中国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你反对一个不存在的东西,那会产生一个什么结果呢?谁要敢于反抗,谁要敢于抗争,你就是激进,你就是暴力,你就等于犯了错误。”

美国之音试图跟这个星期在南亚访问的胡平取得联系,但在截稿前没有获得回复。不过,他在《阅读刘晓波》一文中说,非暴力抗争是以柔对刚,以柔克刚,而刘晓波在《最后的陈述》一文中说,他希望以最大的善意化解政权的敌意。

*蔡咏梅:狱中刘晓波无法申辩 批评者应慎重*

去年十二月到挪威出席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礼的香港开放杂志执行编辑蔡咏梅说,人们对刘晓波获奖以及他的民主理论与实践进行辩论是一件好事,但人们在批评他、尤其是指责他的人格的时候应该谨慎,因为刘晓波仍然在监狱中,他无法为自己申辩。

蔡咏梅说:“他现在是不能发声的人。我觉得,(人们)在批评他的时候,这个是需要考虑的。因为这是不对等的。共产党在搞大批判的时候,就断章取意,上纲上线,而被批评的人任他们宰割,没有反驳的余地。我觉得刘晓波在某一方面也是处于这种状况。”

《解读刘晓波》一书的编辑希望各家之言,包括令人感到不舒服的言论,能给读者带来挑战、启迪,以便更深刻地认识刘晓波,也更成熟地认识和理解中国。

这本书由香港溯源书社出版,田园书屋发行。田园书屋网站上的信息显示,本书刚发售就在最高网友点阅率排行榜上排名第二。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日外长“双毅会”相互示好,2025中日关系是否春暖花开?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31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