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震导致日本出现核电站危机之后,中国官员表示,中国不会因为其他国家的一次事故就放弃发展核电的努力。但是他们强调,安全将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安全第一”取代“积极发展”*
上星期,中国国务院做出决定,要全面安检核设施,加紧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在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
据此,《21世纪经济报道》称,中国的核电发展战略在一夜之间发生突转。该报认为,转变之一是“积极发展”的方针被“安全第一”所取代。
报道说,中国核电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十一五”之前,是“适度发展”;“十一五”时期变成“积极发展”、“加快发展”;“十二五”规划改成“安全高效”,而现在则强调“安全第一”。
*官员表示中国做到技术和选址安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飞表示,在核电安全上,中国主要在两方面下功夫:第一是核安全技术;第二是核电站选址。
他说:“一个是二代加技术,就是在引进法国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主要是提高其安全性。第二个技术就是第三代核电技术,这是在引进美国西屋公司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基础上建设,它最先进的地方就是安全性比二代技术有很大的提高。”
冯飞说,在选址问题上中国非常谨慎,有的选址,论证时间长达20年之久。他说,核电站主要选在人口相对稀少、自然灾害较少的地方建。
*中国尚需加强应急状况的处置能力*
冯飞认为,在安全运营方面,中国已经有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规则。但是,鉴于此次日本的教训,中国应该加强应急状况的处置能力。
他说:“这个应急不仅仅是核运行当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问题,更重要的是,考虑特大自然灾害出现的这些问题,怎么样有一套更加有效的应急方案和处置方案。”
*中国内地建设核电的热情后来居上*
中国目前有13个核反应堆,在建的有20多个。现有核电站均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沿海省份核电发展,稳步推进中部省份核电建设。
现在,中国内地省份建设核电的热情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重庆、四川、甘肃等多个内陆省市,已经向国务院提出建设核电站的计划,并在积极进行游说。
发展内陆核电站的一个难题是,沿海地区在突发情况下可用海水应急冷却,内陆核电站则只能靠江河湖泊,可是这些水源往往也是居民的饮用水,并广泛用于农业浇灌。
一些具有较大风险的地区也申请发展核电。路透社说,处于地震易发区四川的南充市,其计划可能会遭到拒绝。
*专家呼吁继续实行严格准入制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冯飞则强调,中国应继续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
他说:“中国采取比较严格的准入制度。实际上,只有几个核电公司可以干核电,对此还有很多公司有意见。最起码,从我个人的观点认为,核电的市场准入不能够太轻易地放开。”
2011年的全国能源会议决定,2020年全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要达到8600万千瓦。最近,国务院研究室专家范必、唐元撰文指出,要“防止一些地方和企业不顾客观条件,过多、过快开工核电项目”。他们建议,把2020年的核电运行装机容量控制在7000万千瓦以下。
*核安全监管基本法缺位令人担忧*
令专家们感到忧虑的是,1984年启动的《原子能法》一拖27年,使中国核安全监管基本法至今缺位。《南都周刊》评论说,在“裸奔”了20余年后,中国核电还未穿上法律的外衣。
腐败丑闻更使人们对中国管理核电厂和增加透明度的能力,信心下降。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原总经理康日新受贿案。路透社说,康日新去年11月由于受贿近一百万美元而被判处无期徒刑。
*人才成为中国核电发展的瓶颈之一*
此外,冯飞研究员认为,为了确保安全,中国需要培养足够的高素质人才。
他说:“人才现在是瓶颈之一。现在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核的人才的培养,包括运行人员、高素质的建设人员以及监管人员的培养。”
世界核协会在有关中国核工业的报告中说,人员技术培训需要四到八年,而安全文化的建立需要更长时间。这一问题在管理系统内得以放大,那里工作人员的薪水低于业内水平,且人数相对较少。
*核电规划调整或导致碳排放指标失守*
中国将如何调整其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五年,若核电发展放慢,水电、风电、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将不足以填补缺口。受此影响,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的指标就有失守的危险。
尽管面临不利局面,《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国家发改委官员李俊峰的话说,“如果做不到绝对安全,后续的核电站可以一个都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