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两会”即将开始讨论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时候,记者采访了耶鲁大学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陈志武教授,请他谈论了对经济走向关系最为密切的“国进民退”现象。
*确有国进民退 存在间接国企*
所谓“国进民退”是指国有企业迅速发展,而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则受到挤压。中国国内一些学者提出,实际数据并不支持这个说法。无论在经济产出、发展速度还是资产拥有率等方面,在过去10年来,国企的扩张速度都低于民企。陈志武认为这些数据没有反映实际情况。
他说:“国进民退的现象肯定是存在的。第一,我认为国企和非国企的分类存在很多问题。很多股份制公司都被称为非国企,但实际上看看那些股东,绝大多数都有国企背景,属于间接的国家持有和国家控制的企业。”
*再紧缩不能缩国企?*
陈志武提出的第二个理由是,正在实施的货币紧缩措施并没有影响到国企的货币资源,受打击最大的是中小民营企业。它们贷款越来越困难,比如,温州的中小民企,它们的贷款月息就高达10%。紧缩措施强化了国进民退的步伐。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美欧等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扩大了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干预。金融学教授陈志武担心,这一变化可能会让中国决策层从金融危机中吸取错误的教训,在民营化的道路上逆向行驶。
他说: “这样就让中国在2004年之前高速推进的民营化趋势给扭转了过来。现在换了一个方向,不只是不进行民营化,反而要从政策、意识形态和官方的思路上更加接受、认同、促进和推动国进民退的趋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陈志武估计,民营企业的发展将会变得更加艰难。
*很多应出售 股份应共享*
目前在中国社会,民众对国企的行业垄断、腐败现象和大量占有利润等行为非常不满。政府也在考虑对国企进行新的改革。国资委日前提出要增加国企利润上缴比例的措施。陈志武认为,这些动作治标不治本,要扭转国进民退的趋势,必须对国企采取两项改革措施。
他说:“第一,很多国企应该被卖掉,被民营化。这样让国家从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的角色里退出来。第二是一些战略行业,如能源、电力、甚至电信,都可以继续保留。但它们的部分股权可以出让、划拨给全国社保基金,剩下的应该放到国民权益基金里面。”
陈志武说,把国民权益基金的股份分给全国13亿民众,从而让老百姓能够从国企资产的增值和营业利润中分享到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