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权威跨国经济咨询公司预测,中国的居民消费将在未来四年内增长三倍左右,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国。专家指出,经济总量的扩大,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货币政策的调整均对中国消费起到推动作用。
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发表报告指出,尽管中国的居民消费目前只占全球消费总量的5%,但到了2015年,这个比例可能会提高到14%。
届时,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国,使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
波士顿咨询集团的报告认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持续,以及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是消费市场扩大的主要动力。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中国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5万7千亿元人民币,比2009年提高了18%,比2005年增长近一倍。
凯投国际宏观经济咨询公司(Capital Economics)中国经济师王秦伟告诉美国之音,中国居民,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居民购买力的增加对于中国消费市场的扩大至关重要。
王秦伟:“中国东部沿海的人均GDP已经到了6千多美元。当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其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从过去低质量的消费品转移到汽车、一些大型耐用消费品、尤其是一些奢侈品。”
沃尔沃公司刚刚宣布,将在中国增设一家工厂,并计划在2015年前将中国市场的销量提高到20万量。通用汽车去年在中国的销量超过了在美国本土的销量。
沃尔玛、麦当劳、可口可乐等跨国企业也都为中国市场制订了庞大的扩展计划。
托列多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欣告诉美国之音,中国居民消费的增长不仅对于本国经济转型非常关键,同时也是很多其他主要经济体赖以复苏的因素。他说,“中国消费现在如果收缩的话,对全球的影响是很大的。整个亚洲地区经济表现比较亮丽,主要就是中国的原因。如果看全球原材料市场,中国需求的影响是最大的。”
波士顿咨询集团援引高盛的统计数字指出,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达到65亿美元,仅次于日本。高盛预计,未来两到三年内,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消费市场。
凯投宏观的中国经济师王秦伟说,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以及金融产品的普及带动了中国居民消费。
王秦伟:“金融市场的发展给出了这种机会,能够让中国居民通过贷款、降低储蓄来提前消费。另一方面,个人对消费市场的理解也在变化,也有这种需求。”
在过去两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的货币环境处于通胀预期和低利率的双重作用下。有迹象显示,中国人传统的储蓄和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巨变。
2010年12月中旬,中国央行发布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超过45%的受调居民选择“更多投资”,而只有高于37%的居民倾向“更多储蓄”。这是同类调查中“更多储蓄”第一次不再成为居民的首选。
曾经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长期从事中国货币政策分析的王秦伟指出,中国央行近期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于消费来说也是一种利好,“(在最近的加息举措中,)你会看到央行对存款利率的上调幅度要比贷款利率的上调幅度大。尤其是一年以上的,比如三年和五年的存款利率的增幅要大很多。这实际是把银行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的影响是积极的。”
不过,王秦伟认为,无论是经济总量增长拉动消费,还是储蓄降低推动消费,中国消费的扩大根本上说取决于中国经济转型的进程。他警告说,至少从过去两年来看,转折点尚未出现。
王秦伟:“实际上,在过去两年里,这种再平衡不是改善,而是恶化了。中国在全球经济衰退期间能够保持高速增长主要是投资增长比较快。消费占GDP的比重其实是下降的。”
尽管如此,波士顿咨询集团的报告认为,中国的居民消费增速居于全球主要经济体首位,并将在未来数年内驱动全球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