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7:55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中国通胀压力进入危险区


在广州一处建筑工地附近
在广州一处建筑工地附近

中国央行6日表示,要把抑制通胀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有分析认为,这个信息或意味当局采取更多的紧缩措施。一些经济学家则对中国当前面临的通胀局面有不同理解。

中国人民银行6日在其网站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央行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强调,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金融宏观调控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调控的针对性,有效管理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

为了应对通胀压力,中国在过去几个月已经出台了各种措施:去年央行两度加息;并且6度调高银行存款储备金率。

2010年11月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幅已经达到5.1%。一些市场分析预测,12月和2011年1月的CPI可能进一步攀升。

路透社的报导说,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5日表示,虽然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经济增长动能较为充足,但同时也出现通胀预期加大、通胀压力上升等问题。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

由于此次通胀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到普通民众的“菜篮子”,当局担心这样的局面若不得以迅速有效的控制,将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一些分析人士则将中国通胀置于全球大环境加以审视。摩根士丹利亚洲非执行主席斯蒂芬•罗奇说,作为全球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不得不首当其冲面对其他经济体选择尝试一些未经试验而充满风险的方式所引发的贸易和资本流动。

罗奇在为中国“财经国家周刊”撰写的一篇文章中说,除了外部不稳定因素,就内部来说,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是经济结构调整。罗奇说,作为长期注重社会稳定的国家,中国必须抓紧时间打好消费型社会的基石,特别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减少过剩储蓄、努力提高贫困地区收入和工资水平,并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罗奇警告说,中国通胀压力已经处于危险区,必须毫无保留地动用政策。他建议中国运用三套政策工具应对当前通胀压力,包括加息和货币升值、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通过行政手段应对推动农产品价格飞涨的个别问题。罗奇认为,在当前这个增长和通胀周期关键点上,收紧货币政策至关重要。

华盛顿经济智囊机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中国经济专家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认为,中国当局采取的加息、提高银行储蓄准备金率,以及收紧货币政策等手段是抑制通胀所应采取的重要措施。但是他指出,中国并没有动用全方位政策工具;其中缺少的正是令中国当局最感到犹豫的汇率政策。

拉迪说:“加快汇率调升是与那些紧缩措施完全一致的。它可以略微降低出口增长,也可能使得进口产品更为低廉,因而有助于缓解价格上涨压力。为什么他们不愿动用这种手段?我认为这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即便在具有官方背景的中国经济学家中,也有声音呼吁动用汇率政策抑制通胀。

中国媒体5日援引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当日撰文表述的观点称,在美国和其他主要经济体低利率条件尚未改变的情形下,利率工具的使用仍会非常谨慎,即使加息,次数也会相对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汇率政策的作用会凸显出来。

中国证券报在5日的一篇社评中则说,为了应对通胀和资产泡沫,中国今年或允许人民币升值5%。

人民币在2010年升值3.6%。一些中国市场分析者预测,人民币汇率在今年1月可能调升2%左右,其部分推动因素在于胡锦涛的美国之行。

人民币币值问题一直是美中贸易间一个烫手山芋。很多人相信中国通常在国家首脑出席重大国际会议,或者出访美国前夕,会以调涨汇率作为缓和气氛的一个手段。

宏观经济研究机构资本经济学(Capital Economics)在伦敦的资深中国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便这样认为。不过他指出,现在看起来这样的手段不见得会象从前那样有效了。

不过对于当前人人在谈的通胀问题,威廉姆斯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通胀其实并非中国在2011年所面临的最大风险。

他说:“如果你看看中国价格走势,包括过去几个星期的走势,可以发现目前食品价格或许已经达到峰值。而其他商品价格通胀则很低,过去几个月相当稳定,因此没有理由认为它会继续上涨。所以通胀可能并非象许多人所预见,将成为今后12个月的最大挑战。”

此前提到,摩根士丹利的罗奇认为当前收紧货币政策显得至关重要。他说,如果中国确实希望采取措施来提高工资水平,以增强家庭购买力和私人消费水平的话,更为如此;因为工资在通胀加速的环境下快速增长,就有可能出现工资和物价的循环上升,最终导致通胀预期加剧。

但是,资本经济学的威廉姆斯则在其最近撰写的一篇分析报导中说,他认为推动食品价格的因素或是去年发生在中国的洪涝灾害,而并非由工资上涨带动。

威廉姆斯说,中国一直希望提振消费,尤其是贫困家庭的消费,因而快速提高农民薪资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个有效方式。他指出,如果薪资上涨是通胀的推动因素,那么应当会看到消费数字和进口量有所增长,同时其贸易顺差则会减小。但是,他认为情况并非如此。

他说:“我不认为情况如此,而是由供给冲击造成的...相反,从过去几个月表现出的趋势看,贸易顺差很有可能仍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

威廉姆斯说,转型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至关重要;如果再平衡努力不能达致目标,由此在其贸易伙伴国所引发的保护主义风险将会大大地猛于眼下它所担忧的通胀压力。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国就业供需失衡,毕业生怎么办?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4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