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珍珠一生致力于用文学为两种文明架起沟通的桥梁。她笔下那些独特而带有异国情调的人物使作品广受欢迎,并且在整个世界对中国知之甚少的时候为各国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户。
1931到1932年间,赛珍珠的第二部小说《大地》一直是美国的畅销书。赛珍珠因此赢得了普利策奖,次年,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大地》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王龙的贫穷农民的故事。王龙和妻子阿兰辛苦劳做,攒钱买地。夫妻俩收的庄稼除了养家,还可以卖些余粮赚钱。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好日子没有持续很久。
一年,久旱无雨,土地干裂,庄稼绝收。很多人活活饿死。除了土地,王龙变卖了所有东西,全家上街乞讨。而就在绝望之际,幸运之神降临了。
一天,一些穷人冲击富人的宅院,希望能得到些粮食和钱。王龙被人群挤进一个富人家。富人塞给王龙几枚金币。这笔意外之财让王龙一家活了下来。以后他一有机会就买地,慢慢变成了富人。王龙告诫儿子们,他死后,他们永远不得卖掉土地。
赛珍珠说:“你不能想象还有什么书象《大地》这样让美国人如此感兴趣。这本书正好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期出来,对美国人来说,知道还有很人境遇比他们更糟,他们心里多少得到了一点安慰。”
1932年,赛珍珠写了第二本书《儿子》,讲述王龙死后家人的生活。三年后,她的第三本书《分家》问世,是关于生活在中国革命时期的王龙的孙子王源的故事。这部小说讲述了中国人如何从旧的生活方式过渡到现代思维方式。
赛珍珠创作第一部反映中国生活的小说时,世界其它国家的人对中国几乎一无所知。赛珍珠用真实的笔触向世界各地的读者们展示了中国的生活,读者们发现,中国人的生活和他们在好莱坞电影里看到的大相径庭。
在中国生活将近40年后,赛珍珠回到了美国。她在宾夕法尼亚州东部买下了绿山农场,开始为报纸杂志撰稿,对战争、政治、宗教、人权平等和其它很多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赛珍珠说:“战争让人很难过的一件事并不是金钱上的损失,因为不管怎样,人们总是还能够挣钱。但是战争让我们失去一些无法替代的人,这些人可能是我们国家最好、最优秀、最杰出的领导人,而战争夺去了他们的生命。”
赛珍珠的想法经常招致批评,但是她继续发表演说、继续写作,支持美国黑人争取民权,支持计划生育以及妇女的平等权益。她指出,只有当所有种族都能相互尊重的时候,世界才能真正拥有和平。
赛珍珠说:“我们属于同一个世界,认识不到这点,是很危险的。不过我觉得我们正开始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这点,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抛弃了我们的国籍或者彼此之间的不同之处。”
赛珍珠在美国发表了很多演说。她告诉年轻人接受良好教育和了解世界各地文化的重要性。她说:“我恳请你们特别关注自己的历史,不仅仅是美国的历史,而是和我们有关系的所有国家的历史。”
1949年,赛珍珠帮助创建了“欢迎回家领养机构”。她非常担心世界各地的混血孩子们。她呼吁领养家庭不要担心孩子们的肤色和文化背景。赛珍珠和第二任丈夫理查德·威尔什一起领养了7个孩子,其中两个是混血儿。他们住在绿山农场时,还照顾了很多孩子。
赛珍珠1973年去世,享年80岁。她被安葬在宾州她的房子附近。赛珍珠国际基金会继续推动她的事业,提供领养服务,为领养家庭及领养人提供帮助。基金会还支持世界各地的文化事业,并努力帮助世界各地结束偏见和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