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即将公布食品价格控制措施、打击农产品投机行为,以控制通胀压力的同时,中国股市应声下挫。分析人士认为,通胀降温给市场造成的压力将持续数月之久。
*经济向好 食品飙升*
有分析人士说,抑制通胀行动将在未来3到12个月给市场造成压力。与此同时,中国发改委说,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以两年多来最高的速度上行,因此将采取措施控制物价。
新华网引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话说,中国经济形势目前总体向好,但是面临资本流入风险和价格上行压力。他表示,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发达经济体复苏有所放缓;全球货币持续宽松导致部分新兴经济体面临资本流入压力。
中国10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窜升到25个月以来的最高点,比去年同期上升4.4%。其中,占该指数三分之一的食品价格一路领先,攀升10.1%;非食品类仅增加1.6%。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对媒体说:“从统计局的数据看,大部分指标都在上涨而且势头明显。最重要的是食品价格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影响较大。”
*控制、补贴和打击齐头并进*
《中国证券报》报导,中国政府可能采取的步骤包括控制价格、消费者补贴、打击囤积居奇和哄抬物价等。此外,市长问责制也是途径之一;那些被发现对玉米或棉花进行投机的商贩将受到严厉惩罚。
发改委价格司司长周望军说过,为控制物价涨幅,各地民政部门相继宣布发放临时物价补贴,以缓解粮食等主要食品价格上涨对困难群体带来的生活压力。
路透社说,对价格进行直接干预体现中国政府控制通胀力度的加大,同时也凸显政府对食品价格快速攀升的担忧。
*钱多人多商品少*
北京优先理财事务所董事长、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协会秘书长赵良博士对美国之音表示,通货膨胀并非人们认为的物价上涨,而是货币发行量过多;自从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速度较大,始终维持在25%以上,目前下降到19%,正朝着政府17%的目标回落。
此外,通货膨胀也是产业结构调整造成的必然结果。
赵良说:“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进入到产业结构必须要调整的阶段。其代价有二,其一是GDP可能受影响,因为旧体制被调整之后新体制还没有完全行成生产力;其二,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相应的供货短缺,物价上涨。”
*百姓花钱无顾虑 提高收入是关键*
赵良表示,中国从今年开始进入产业结构调整期,因此,从经济角度看,中国政府可以适度把国内生产总值GDP目标调整到8%以下,把消费者物价指数上调到3%以上。
赵良说: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强调的是扩大内需,提高百姓消费能力。这里最核心的问题是为了让他们花钱没有顾虑,必须提高收入。在生产力和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工资水平,必然牵涉到钞票发行。 ”
*借鉴日本败笔 规避调整风险*
赵良指出,美国和日本都曾经遇到过产业调整造成的问题,而日本由于处理不当至今没有恢复元气。制造业空洞化和日圆两年时间内大幅升值,致使日本经济最终因无法承受压力而泡沫破裂。
中国政府警告说,发达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尤其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可能使得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的通胀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中国商务部表示,中国政府将对伪装为直接外国投资的投机资金进行过滤。不过,到目前为止,外来投资数据还没有显示非法投资流入中国的现象。
《中国企业家》杂志报导,中国人民银行从11月16日开始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可能进一步实施紧缩政策,回笼流动性和冻结热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