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输出经济影响力的同时,也正在积极向外部世界输出文化影响,电影作品日前更以《唐山大地震》为序曲,正式迈出了批量进入北美市场的重大步伐,在太平洋彼岸落地传播。
*大陆片打破常规 北美同步飨观众*
美国《华盛顿时报》说,中国“不满足仅仅吞下美国大宗国债”的角色,这个世界“强人”正在通过“美国经典剧场(AMC)娱乐公司”把受欢迎的影片出口到北美地区。
根据与“美国经典剧场娱乐公司”签订的独家协议,“中国狮电影发行公司”(China Lion Film Distribution)每年向美国的 AMC、多伦多和渥太华的 AMC 提供多至15部影片。多数情况下,这些电影将与中国大陆同步发行,并且走出艺术影院的局限,面向更加广阔的市场。这打破了外国电影往往在本土发行几个月之后才上美国银幕的惯例。
“中国狮”与 AMC 的独家协定10月29日通过放映中国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拉开序幕。《唐山大地震》在中国国内创下了6亿多元人民币的票房纪录,成为中国票房史上最卖座的本土片。中国方面刚刚宣布,该片将成为竞逐 2010 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官方选派影片。
*中国被赞精明 好莱坞反观受益*
“美国经典剧场娱乐公司”规划部主任罗伯特.勒尼罕在声明中说,该公司与中国方面达成的电影输出协议类似与它和印度宝莱坞以及拉美电影工业之间的交易。
“洛杉矶电影节”负责人道格.琼斯说,中国电影公司寻求进入北美市场“是个精明的举动”;而且国际社会得以了解某个文化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观看其电影,“因此,这样的系列电影能够给我们提供极好的机会来了解中国电影观众的心态;知道他们喜欢什么。”
*中国片倾向回避现实*
位于北京的历史学者、评论人士章立凡对美国之音表示,中国电影目前多选择历史再现和艺术升华,同时回避现实的表现手法。
章立凡说:“中国60年来电影主要却乏的是想象力;还有不敢触及现实问题,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越到近年越少,越是触及现实的越不好评论。”
章立凡表示,唯美和艺术化固然不错,不过,它们应该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他认为,在中国目前被称为“地下电影”的独立制作影片中有许多非常值得观赏。这些以纪录片为主的片子致力于体现和发掘社会现实。
*文化全球化 观众看中国 *
位于广州的纪录片工作者艾晓明对美国之音表示,无论题材和表现形式如何,中国电影只要能输出便可以让世界看到中国。她说:“无论如何,开放和交流总是正面的行为。从文化研究角度看,观众具备阅读和观看的主体性,不会按照另外一个社会制度预设的反应来设定自己的喜好。”
美国佩斯大学(Pace University)历史教授李榭熙(Joseph Tse-Hei Lee)对媒体表示,中国政府近年来鼓励电影工业进行“文化全球化”,以扩大其文化软实力。
他说,影片《唐山大地震》没有探索毛时代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缺乏,也不提当时拒绝接受外援的做法。
*双向交流加大 好莱坞瞄准中国商机 *
美国电影行业对中国市场的兴趣也与日俱增。随着一度对外国电影严加管治的中国政府放宽大门,美国影片今年在中国已经收获了攀升到14亿美元的总票房,让好莱坞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美国娱乐刊物《表演汇萃》(Variety)说,电影的一出一进使得“中国在世界大银幕上的形象正在越变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