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8:10 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中国官方学者的拆房言论引发争议


北京拆迁工地
北京拆迁工地

中国负责研究住房和城乡建设政策的一位人士说,未来20年中国一半以上的住宅要拆了重建。此言一出,立即引起关注,引发争议。

*陈淮:全国一半以上的住房得拆了重建*

中国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所所长、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日前在一个中国地产金融年会上说,中国“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住房在未来15年到20年得拆了重建”。

陈淮把中国的住房分成四个阶段建成的四类住房。他说,1949年以前的房子除了有历史文物价值的之外,其它基本没有保留价值;1949年到79年由于历史原因,住房中有很多战备房、过渡房、简易房,除了个别有历史文物价值的,全部只有一个字“拆”。

陈淮说,中国城市中能够保留下来的房子是1979年到99年在脱困过程中建造的一些房改房,这些房子还能保存15到20年。由于位置小,小区格局与配套设施都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只有1999年以后所建住房才是城市中能够长期保持的建筑物。

*惊人之语挑动民众敏感神经*

中国的南方日报说,陈淮的这番讲话“语出惊人”。一番话显然挑动了中国广大民众最敏感的神经。对他们来说,房子不是一些人眼中的一个专业符号,也不是一些人眼中的生财之源,而是他们安身立命之处。

北京居民高洪明说,中国有句老话,“土木之工不可擅动”。他认为,说全国一半以上的住房都得拆了重建显得过于轻率:“从国家这个角度,那也无端地浪费好多的财富,那也是老百姓的钱,轻易不能这么做。”

*市民:重建没意见,只要不花钱*

拆迁重建是关系到无数市民的一件大事。不过,每个人的想法却不同。一名家住朝阳区三丰里一座5层旧楼里的90后高中学生对美国之音表示,这座楼在他出生前就盖了,他希望早点拆迁,早点住上新房子。而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说,她住的楼房也属于15年到20年内“被决定”要拆的一类,不过,她等不到了,拆不拆都跟她没关系。

家住北京朝阳区东大桥的一位李姓居民对美国之音说,他住的楼房是1980年盖成的,有30多年了,但没什么大毛病,水管子曾经坏过,房管局过来,给接了一段新管子就没问题了。

他说,如果今后15年到20年后把他住的楼拆了重建,他没意见,但有一个前提:“拆了重建,无偿的可以,你让我花钱,我花不起。”

过去几年旧城改造的大规模拆迁同步进行的是城市房价的急剧增长。李先生说,东大桥一带是好地段,旧房房价也要两万多人民币一平米,新房则要好几万。他宁可住在交通方便的城里,房子小点、旧点也行,可不愿意住到远郊区新的大房子里。

*仇保兴:中国建筑平均只有30年寿命*

中国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工地,过去几年里平均每年建房20亿平方米,每年用掉世界上40%的水泥和钢铁。

但是中国建筑的质量却经常遭人垢病。中国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经表示,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在25年到30年之间,相比之下,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是132年,美国的是74年。

*市民担忧利益集团从中谋利*

北京居民高洪明说,过去盖的房子有质量差的,但要首先看看能否维修加固。那些不能保障住户的人身财产安全的房子应该逐步拆除,但要在保障住户财产不受损失的情况下进行,防止在旧房重建过程中让某些利益集团从中获利。

高洪明说:“不能借口拆迁,然后你们不让人回迁了,盖上高级住宅了,你们翻着番地卖钱,把人家原来的住户,可能面积给大一点,条件好点,给人撵到通州、大兴以外,市区里好的地段都成了权贵们的住所了。”

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发表“一半住房拆了重建为了谁?”的评论文章,并以“指望拆房来改善百姓住房不靠谱”为题发表新华网网民的评论。有网民认为,这是“折腾穷人”,是“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有网民指责,“不耗光子孙后代的能源资源不会罢休”,还有网民调侃,“时间太长了,应该一年一拆,那样老百姓年年住新房。”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反美斗士” 司马南为何遭禁言?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1:55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