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1:05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美国媒体关注中国硬式教育


带头倡议改革高考的北大教授张千帆
带头倡议改革高考的北大教授张千帆

在中国政治经济力量崛起之际,中国的教育也逐渐受到了西方注意,关于高考的媒体报导愈来愈多,今年甚至出现美国学者为文批评中国的填鸭式教育扼杀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利经济和民主发展。

将近千万人同时应考的中国高考,对西方观众而言是个新鲜事。美国CNN有线新闻日前详细报导今年的高考,不仅介绍了考场安全和防止作弊等情况,还列出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目“有鱼吃还抓老鼠吗?”测试观众读者,再次凸显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

与此同时,全国公共广播电台也播出芝加哥大学一名学者的批评说,新加坡和中国的经济成长虽令人印象深刻,但两个国家目前的教育都无助于发展民主,因为以考试导向的教育根本上限制了学生的思想自由。

亚洲时报不约而同援引一份调查指出,中国有一半高中生厌倦上学。报导还分析说,中国重分数不重学习的教学传统,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和耐性,进一步导致辍学,这种情况在农村地区尤其明显。

*大学窄门开 高教供需仍失调*

以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张千帆为首的法律界人士,2009年针对高考提出了改革建议书。张千帆教授认为,如今大学窄门已比从前宽敞,但高考给学生的压力有过之而无不及。

张千帆说:“中国的家长和考生都想读的大学其实还就那么几所,这个供给和我那时后参加高考的供给相比,一点都没有增加。这样紧张的供需关系,自然会造成巨大的高考压力,从而产生硬式教育。”

他指出,美国高等教育水平高,大学数量多而学生人数少,供需关系和中国不同,所以美国的学生才能比较轻松。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吴晓刚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吴晓刚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吴晓刚也研究高等教育。他认为:“我觉得中国研究教学还是太少,就怎么样从教学上让学生发挥创造力、想像力。”

另一方面,张千帆教授认为,西方社会价值比较多元,亚洲社会只有念好大学才能出人头地的想法比较普遍。他说:“考试造成的压力,高考作为一个指挥棒产生这种硬式教育当然都是不好的。从小学开始就是为了高考。这个是什么问题呢?就是单一的评价体制。”

*向西方教育制度看齐?*

对于西方媒体的关注,两位学者都同意,中国填鸭式教育是过头了,西方教育体制确实有中国可以借鉴的地方,但不见得适合中国。吴晓刚举西方的推荐制为例,到中国来很容易成为人情和关说的管道。他说,“中国的admission的空间不宜太大。”

张千帆则指出,像加拿大和美国都没有所谓的国立大学。这种国立大学是全国纳税人统一供养的,机会自然必须对全国考生均等。他说:“我们也不主张一考定终身,你通过一个考试当然不可能全面衡量一个考生的素质,但是问题是不考怎么办,这是中国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带头倡议改革高考的北大教授张千帆
带头倡议改革高考的北大教授张千帆

*高考录取机会不均等*

张千帆指出,高考的问题在于招生机会不均等,各省市都存在地方主义色彩。他认为,全国的考生应该不论户籍地,都有相等的录取机会,因而建议排除外地考生的招生指标系统必须被打破。他说:“对于一些统一的规范,统一的高考,国家该管的应该管,现在它没有管,恰恰把这个权力给放了,这样也加剧了各个学校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地域歧视。”

吴晓刚表示:“我觉得说现在扩大招生,流动机会是不是增加了?是。可是你要看这么大一个饼,是不是农村来的人更多,或者说中下阶层得到更多,好像没有这样的证据。”

*改善大学基础教育 缓解高考压力*

张千帆批评,教育部的大学分类过于僵化,用单一标准去衡量明显不同类型的学校,产生了所谓的一本二本三本、985和211。他指出,一些二等、三等学校的研究能力虽不强,但可以朝本科教学方向加强。张千帆认为,唯有将大学类型多元化并加强基础教育,才能真正缓解高考压力。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账号再次被禁,网红吴柳芳为何成为舆论焦点?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5:45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