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目前中国都市化发展的同时,新农村建设的口号也次响起。一些城市正在进行“城乡一体化”的试验,但也有一些地方则在思考该建设甚么样的新农村。上海郊区一个农村近年来的改变,反应出中国未来农村建设与发展的一个可能走向。
毛桥村距离上海繁华的市中心有三十公里,这里是中国35家新农村示范点之一。徐平是村里的书记。
毛桥村书记徐平:“当时中央政府倡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说不管是哪个村,哪个镇,老百姓都想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好。”
2006年,上海推进新农村建设。村里的民众和领导一致通过的改建方案,就是维持村内的原汁原味。
毛桥村书记徐平:“一个主要是我们保持了原有的建筑,基础基本没动,老百姓没有大拆、大建。另外一种改建新农村的方式就是把整个村庄全部移掉,另外规划一个地方,建设一个像现代城市一样的商品。”
得到改善的是村里的道路,河道和污水、垃圾处理系统。周边环境和景观也受到美化和绿化。105户农宅按照江南民居原貌进行了翻修。
在村里书记的陪同下,记者和村民聊起他们近年来生活的变化。
村民陈沛元:“以前没有这样整洁的,现在的房子都是一种样式的。”
村民陈望明:“开心啊,现在开心的不得了。”
村民胡秀丰:“老人有活动村,吃吃茶,看看电视。麻将是没有的,不打麻将的。”
通过土地经营方式改革,近年来村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提升。
毛桥村书记徐平:“当时老百姓基本上这里是种粮, 一个还是要看气候,种田以前老百姓要看天吃饭,现在就不同了。现在我们的土地经过改革以后,我们进行了统一的规划。譬如说我们规划说这个区种植什么,哪个区种植什么,而且建立好了相当的基础设施。”
而村里采用的合作社模式,更让这些村民变成了农业工人。
毛桥村书记徐平:“我们几户人家甚至几十户人家,我们把土地合并在一起,合并在一起成立一个农村合作社。由农村合作社统一经营,种植,管理。把种植出来的收益,按照土地比例进行分享。”
在土地的使用上,也有一定的弹性。不愿意下田的村民可以把种植地转租给愿意的耕农。从这里,每天都有600箱共50多个品种的蔬果配送到上海超市的门市店。
村民周云娟:“老早这里的人都是种田的,现在的人,国家发达了,地都是社区的了。社区经营,我们就一天到晚享福了。”
徐平表示,由于保存了传统农村的特色,今天毛桥村已经变成一个旅游品牌,一个标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村。未来村里还将继续发展旅游业。
一位接受采访的村民表示,现在GDP变得不重要了,人民的幸福指数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