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5月1号正式开园,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下面我们和正在那里采访的美国之音记者张楠连线,请他介绍一下,开幕三天来,世博会的运营和组织情况。
主持人:张楠,你好!我们知道,上海世博会在4月下旬的试运行过程中出现过一些混乱。现在情况怎样,你有什么观察?请介绍一下。
张楠:好的。总体看来,我认为还是不错的。对于试运行期间出现的问题,组织者进行了及时调整。比如,对于部分入口过于拥挤、安检时间过长的问题,世博当局及时发布信息,使参观者自行调整进哪个入口更加方便。
我们在一些入口进行了观察,虽然在某个时间段人会较多,但是安检口也比较多,秩序井然,基本上能够迅速通过。特别是,投入了大量的武警和保安人员以及志愿者帮助维持秩序,疏导人流。光是世博园区内的志愿者就有7万多人。我们采访的观众基本表示满意。
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分配参观人流。开园第一天,实际参观人次少于预期,售出35万张票,入园人次仅有20万。即便这样,一些热门展馆仍然出现了大排长龙的现像。像是美国馆、瑞士馆、法国馆、德国馆、日本馆、意大利馆、英国馆等。昨天下午,园区内的大屏幕显示,美国、德国等展馆的排队时间已经超过两小时。
我们知道,世博园区分浦东和浦西两片,中间有黄浦江相隔。现在看来,人流主要集中在浦东。我们乘船到浦西看过,那里的许多展馆根本不要排队,随到随看,而且有些展馆还相当不错,只是观众不太知道。组织者呼吁媒体大力宣传位于浦西的展馆,以便使参观人流分布得更加均匀一些。
开园前三天,只有持“指定日票”的观众才能入园,所以人次在可控范围之内,还没有出现一天50、60万观众的高峰。如果真是出现这种情况,那将是一大考验。
主持人:上海世博园占地五平方公里还多。这么大的地方,园内交通怎么解决?
张楠:我感觉,参观世博园第一需要耐心,就是准备排长队;第二就是需要体力。不同片区的展馆,相距较远,虽然有公交车,但比较拥挤。很多时候,还是要靠两条腿,有时真有“望山跑死马”的感觉。
园内可供休息的凳子,数量看来还不够,不少观众只好坐在草坪上歇息。特别是天气转热,气温达到近30度,老人家或者体力不济的人,真是吃不消。
要想节省时间和体力,就要做足功课,对每个展馆的位置、内容做到胸中有数,事先做好计划。
主持人:北京奥运会期间,曾经出现过一些有争议或者非议的问题。比如,开幕式小演员假唱等。这次上海世博会有这类问题吗?
张楠:也有。比如,一首世博会主题歌涉嫌剽窃等。据报道,在一次记者会上,有外国记者提问,认为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跟国外一个卡通人物十分相像,也有抄袭之嫌。再有,香港《苹果日报》准备派记者采访世博会,但是被拒绝。有人权组织批评上海世博会缺乏新闻自由和包容度。
主持人:那你们在上海世博会采访感觉受到限制吗?
张楠:没有这种感觉。只是有一个遗憾,美国之音网站在上海仍然无法登陆,不像北京奥运期间,开放了一些原先被中国政府屏蔽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