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员表示,西南地区持续了半年之久的旱情,到5月20日该地区进入降雨期后才有望解除。目前,中国政府一方面积极抗旱,确保人畜饮水;一方面总结教训,寻求长久解决之道。
*上亿亩地受旱 两千万人缺水*
来自中国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消息,截至3月30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重旱2851万亩、干枯1515万亩,还有2526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
国家防总说,受旱耕地的84%集中在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
除了耕地受旱,人畜饮水也出现困难。目前全国因旱饮水困难的人数达到2425万人,是常年同期的2倍多。其中80%,也就是1939万人,居住在西南五省区市。
*有效降雨不多 旱情或至五月*
西南地区的特大干旱,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就由60年一遇上升到百年一遇。国家防总秘书长刘宁说,西南旱区最近虽有少量降雨,但仍不足以解除旱情。
刘宁说:“有效降雨不多,对于耕地有所缓解,但是对于人饮(的)解困问题帮助不大 ...... 根据现在的气象的预测和江河来水的情况,按照历史上进入降雨期的话,要到5月20号以后。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地区(会提前)发生降雨。因此,还得做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
这次旱情持续时间之长,历史罕见。官员说,西南地区自去年汛期末就出现旱情,比往年同期提前了2到3个月,已持续了半年,且仍呈发展趋势。
*人饮困难成为当前重点*
刘宁说,当前的重点是,解决人饮水困难的问题。
他说:“我们新建设了4307处调水引水点,安排建设了2万多公里长的饮水管道,打了1.8万眼井,紧急购置了7615辆运水车,有效地调引了6000多万立方米的水来保证人饮安全,为老百姓送了950万方的水。”
尽管如此,有报道称,一些地区的村民因干旱而不得不离乡出走。《京华时报》说,云南省最旱的水塘村的党支书李少中哭劝村民离开,要么外出打工,要么投靠亲戚度难关。他对村民说,“出去吧,难道在这里等着渴死吗?”
*官员:旱区人心安定 不该有人外逃*
还有报道说,许多人争相逃离无水村庄。有海外华文媒体刊登出以“滇桂出现逃亡潮”为题的报道,说昆明各大广场,聚集了从各县市逃避旱灾的难民不下20万,云南发往外地的火车,一票难求。
不过,国家防总秘书长刘宁否认有人员外逃现象。
他说:“我想不应该有人外逃,更不存在着人员的外逃得越来越多的这种情况。事实上,我们采取的还不仅仅是送水、拉水、打井、找水的这样的措施,对于老百姓还给予了收入的一些补助,我们民政部也及时地下拨了1亿多的救灾资金,也采取了相应的一些生产自救措施。”
他强调,救灾措施卓有成效,目前灾区老百姓“人心安定,社会稳定”。
*云南将新增农业转移就业人口88万*
然而官方媒体说,灾区已经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当作应对旱灾的措施之一。新华社援引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的话说,与其在家坐等水喝,不如组织起来到外面打工,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喝水的问题,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网站“国际在线”说,云南、贵州两省正采取措施组织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仅云南就已确定全年新增农业转移就业人口不少于88万。
*媒体揭天灾背后有‘人祸’*
与此同时,中国提出要认真总结这次大旱的经验和教训,完善抗旱的长效机制。
近来,一些媒体把批评的矛头指向重旱背后的人为因素,也就是所谓“人祸”。新加坡《联合早报》说,此次大旱暴露出中国西南地区生态保护与水利工程长期失修的问题。以云南省为例,该省有效灌溉区域只占耕地面积的37%。
*中国将加强西南水利建设*
中国水利部总规划师周学文承认,西南地区水利工程薄弱。
他说:“这次发生旱情的西南的五个省区 ...... 经济发展相对地滞后。尽管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水利建设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是由于地方的财力的所限,水利建设应该说还跟全国,特别是东中部地区来比,还相对地比较滞后。”
周学文也以云南为例指出,这个省打算用3年时间投资270亿元,建设100件大型水利工程,同时建设一大批小型水源工程。他说,这些工程建好后,再遇到像今年这样的大旱,灾害程度和老百姓饮水困难的程度都将大大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