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3月9日在人大常委会作工作报告时说,将加强对解决民生问题的监督,并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有学者认为,现政府近届满前或避重就轻地捡起民生这个风险不大的问题。此外,也有学者称,中国近年的经济政策其实是在导致这方面问题持续恶化。
吴邦国在中国11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说,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予以高度关注。他说,去年常委会听取审议的“一府两院”11个转向工作报告,就有6个直接涉及老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而且全年安排的3项执法检查全都与民生问题有关。
吴邦国说,为推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失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他们通过多种形式加强跟踪监督。他说,人大委员会建议增加财政对农村社保的投入,建立稳定的农村社保筹资机制,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不断完善农村社保体系;二是要实施更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三是要充分发挥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稳定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吴邦国在报告中还说,去年人大加强了对财政预算的监督,防止收“过头税”,此外还谈及汶川震后重建、食品安全、以及促进司法公正等问题。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的学者吴稼祥说,从吴邦国报告看,此次人大不象以往那样关注民主(选举)等问题,而更关注民生问题,这与胡温政府届满前求稳有关。
他说:“民生问题是一个不左不右的问题,永远都是一个很安全的问题。我觉得呢,到目前为止,胡锦涛政权已经接近于谢幕的时间,接近于看守政府的时间。从现在情况看,他们更希望能使政权安全着陆,不希望引起更大的动荡,所以民生现在成为一个主旋律了。”
吴稼祥认为,可以预期他们会就民生问题制订一些具体的政策,也会有一些具体的作为。但是,他说,诸如公费医疗、最低人群的收入、还有大学生就业等等民生问题,政府可以多做、也可以少做,怎么做都不会有大问题。不过,吴稼祥说,政府在届满前“降落”过程中为求稳而关注这些问题,和通过根本的民主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是有差别的。
一些学者对政府和两会在民生问题上的承诺抱持怀疑态度。华盛顿智囊机构传统基金会的中国经济问题学者史剑道(Derek Scissors)就城乡差距问题举例说,民生问题实际在恶化。
他说:“他们执政时说要建立‘和谐社会’。而现在7年时间过去了,目前城乡收入差距处于创记录的水平,在这段时期内恶化了。其恶化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增长是由投资带动的,而投资却无法避免地发生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根本无法象城市那样迅速成为投资重心。”
史剑道说,吴邦国怎么讲无关紧要,问题在于胡温早已做出过承诺,但他们的行动和诺言是相悖的。
史剑道说,他并非质疑吴邦国就加强解决民生问题所作表述的诚意,而是说政府的首要政策压倒了这些问题。他说,中央财政预算根本算不上重要的经济政策工具,在这方面采取措施并不意味着其基于城市投资的增长模式会有改变,而那种模式根本无法满足农村地区的民生需求。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