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2010年一号文件,提出不但要持续增加支农的投入,还要稳步提高支农的比例。另外,文件要求加强中小城镇建设,为农民转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机会。
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国高层连续第七次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显示出北京对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的高度重视。
*给三农投钱不心疼*
跟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一号文件不仅提出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总量要持续增加,而且首次提出投入比例也要稳步提高。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表示,2009年,国家对“三农”的投入达到7161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200亿元。
至于今年投入多少,唐仁健说,要等“两会”之后才能最后公布,但是“肯定还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会大大地高于整个财政支出的增长的幅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大家可能注意到,胡锦涛总书记讲了一句话,就是今年财政增收形势再严峻,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还是要努力有所增加。另外,温总理也讲过,给‘三农’投多少钱都不心疼”。
作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一项主要措施,农业补贴的数量和范围将加大。文件要求扩大良种补贴的品种,增加了马铃薯、青稞、花生等,同时还扩大了农业机械的补贴领域,把牧业、林业的抗旱机械设备也纳入补贴范围。
文件强调,要改进农村的金融服务,加快培育各种小型和微型的金融组织,并要求在三年内消除金融服务的空白乡镇。
*城镇化要把农民转市民*
一号文件还特别强调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农村人口吸纳到小城镇,使更多的农民及时转为市民。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他说:“一个就是城镇化的发展偏重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发展,忽视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第二个问题呢,就是在城市化过程中比较注重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建设的美化,但是没有为农民真正转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机会。”
他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要注重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并打破城乡之间的藩篱,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他说,农民工转为市民的条件包括:具有一定的进城就业年限,有比较稳定的就业岗位,有比较稳定的住处等。一号文件呼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在县城和中心镇落户的条件。
陈锡文说,农民工一旦转为市民,将在就业、培训、保障性住房、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享有和当地市民同等的权利。
*18亿亩耕地红线没有突破*
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田被占用,土地纠纷时有发生。有学者估计,国务院提出的保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已被突破。对此,陈锡文持不表赞同。
他在国务院新闻办星期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美国之音记者提问时说:“在2008年底,国土资源部门调查统计的数字,我们实有的耕地是18.26亿亩,是超过18亿亩的。去年的数字呢,现在还没有公布......由于我们坚持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同时实行了耕地的占补平衡制度。所以,总体上来讲,各位都能看到,等第二次土地详查资料公布之后肯定是在18亿亩以上,没有被突破。”
*去年粮食产量达到10616亿斤*
这位主管农业的官员表示,2009年的形势发展好于年初的预期。去年,中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还受到多年不遇的自然灾害的重大挑战。然而,2009年的粮食产量达到10616亿斤,比上年增产42亿斤,增长0.4%。
在农民增收方面,陈锡文说,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153元,比上年增加393元,实际增长8.5%,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
*城市要对新生代农民工敞开大门*
2009年年初,大批农民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返乡回流。然而到2009年11月,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达到了1.52亿人,就业人数下降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
文件首次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和1990年以后出生的农民子弟,大约有1亿人,占外出打工农民工的60%。
唐仁健说,相对来讲,这些人对土地和农村不熟悉,又渴望融入城市社会,享受现代城市的文明,而中国城市在很多方面并没有为接纳他们完全做好准备。唐仁健强调,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作为劳动大军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