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六月一日起解封,各行各业加速复工复产,以弥补封控两个月来所导致的重大损失。受创最深的重点产业,包括台商和欧洲企业近几日的到工率约在五到七成,还称不上全面复产,而部分位于封控和管控区的企业则仍无法复工。虽然多数企业都乐见上海快速反弹,但经济学家说,疫情反覆及当局坚持的清零政策将是上海经济复苏的最大变数。他說,若上海六月解封的成效不彰或重启封城,将重创外企对当局的信心,也恐出现外企移出中国的拐点。
上海封城两个月,受创最深的是包含港澳台商在内的外企。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最新数据,全市规模以上企业4月份的工业总产值达1286亿人民币(约19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惨跌六成,其中,港澳台商和外企的产值更暴跌近七成,也因此,上海五月中祭出复工白名单以来,多数重点企业积极复产。
但根据位于台北之电电公会副秘书长颜素秋本周的调研,上海周边的资通讯台资企业仍面临缺工的挑战,六月初到工率约在七成。她预测,上海台商要全面复工复产可能还需要两个礼拜的时间。
中小型台企忧掉单风险
她说,上海劳动人口多,台企面临的缺工问题应该不难解决,至于供应链、备料和物流受阻的困难也都一一在疏通解决中。目前台商都在赶货出单,产能十分紧张,但也有部分企业直言,上海封城恐衍生后遗症,让他们未来面临掉单的风险,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工厂,因为外国买家现在都倾向找生产线布局较为分散的工厂下单。
颜素秋告诉美国之音:“现在大家最担心的是掉单的问题,就是说,上海全面封控之后,有一些国外的厂商会担心,可能会问你说,你台商除了在上海有工厂之外,你有没有在其他省分或其他东南亚国家,或台湾,你有没有生产基地?假设你都有,下单的厂商比较安心一点。可是,如果说你今天没有,唯一只有在大陆有厂,可是东南亚国家你没有布局,或是你台湾没有(厂),那他可能就会转单。”
颜素秋说,在上海的台商大多是规模以上的电子业代工厂,早在2018年美中贸易战開打前,就已经将生产线扩及东南亚国家或回流台湾,因此,应对此波的疫情和上海的封城,供应链韧性相对较高,但不排除部分中小型企业的资源有限,目前的生产线仍过度集中在中国。
她说,台厂积极复产,但为配合防疫,作业员每日都需要定时核酸检测,并采“流动性隔离”,也就是一旦发现阳性确诊患者,就会将他们移出上海,以期保持上海清零,以免动辄大范围封控,付出经济代价。
欧商受创深 复工进度延宕
相较于台厂七成的到工率,欧洲企业本周的到工率更低,只有五成。
根据中国欧盟商会(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提供给美国之音的书面回覆,多数欧商本周还忙著消毒办公室并制定相关的防疫政策。至于工厂制造端,千人以上规模的厂房6月11日前仍需维持闭环式管理,因此,复工复产进度略有延宕。
另外,根据该商会近期的调查,中国严苛的防疫政策已对其92%的欧商会员带来供应链的负面冲击,69%的会员则面临缺工的问题。虽然随著上海解封,缺工问题和物流瓶颈略有改善,但欧盟商会表示:“上海各区的防疫规定不一,部分地区的交通仍受阻,都导致部分员工无法及时到班复工。另外,国际和跨省出行仍設有诸多限制也影响外企的直接投资和营运作业。”
上海封控长达两个月,欧盟商会的调查也发现,58%的会员都已下调今年的营收预测,其中,三分之一企业的年营收下调幅度更高达15%。该商会说,上海市政府推出50条振兴经济的行动方案,包括减税、租金减免和补贴等,都有助于协助受困企业度过危机,但商会希望看到更多刺激景气的措施出台,并呼吁尽快松绑国际企业人士的入境限制,以稳定商业信心和刺激外资投资。
人员跨区跨省流动挑战大
目前人在美国旧金山的前美国商会上海分会会长季恺文(Ker Gibbs)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也表示,人员跨区跨省流动将是上海解封后面临的最大挑战。他说,2020年初上海解除封城后,很多美商仍无法将员工移往外地的工厂复工,造成很大的问题。但他相信,有了上次的经验,上海这一次能处理得更快更好,包括在疫情的管理上。
季恺文说: “港口和交通枢纽的重新开放将是关键,但这也会衍生很多疫情相关的风险。因此,这也必须做好管控。”
季恺文说,Omicron病毒传染性高,上海解封后会不会疫情再起,很难预测。但他希望,上海能加快老弱人口的疫苗接种率,以尽快达到群体免疫,并避免再采取经济代价很高的封控措施。
他说,上海封控这两个月来,餐厅和娱乐等行业以及中小型企业的损失惨重,但随著解封,零售业可能因被压抑的需求出笼而有所反弹。他也说,农民工和低端产业受创严重,但上海市政府应会出台纾困措施,协助企业和员工度过危机。
对于解封,上海本地的企业大多乐观以对,并期待上海尽速恢复经济活力。
上海豫园旅游商城有限公司的品牌营销负责人金磊说,封城期间,商城旗下的南翔馒头店、宁波汤圆店等品牌因属民生产业,并未完全停工,而且透过外卖和到家服务来维持营收。他说,六一解封第一天,到工率已差不多恢复。
金磊告诉美国之音:“差不多(百分之)八、九十了,肯定是个过程,但是会很快,因为看到现在都恢复了呀,地铁、交通什么都恢复了呀。”
但问及封城期间的损失,金磊不愿多谈,只直言:“那肯定”有损失。
上海市外高桥国际贸易营运中心的智能制造展销平台总经理郭永健也说,上海按下暂停键两个月,他的公司和其他行业受到的影响都一样,但希望解封后,能渐渐回复正常。
郭永健告诉美国之音:“过去两个月影响的方方面面,正在逐渐恢复中,这个要需要个过程。”
相较于积极复工的企业,上海部分位于管控区的企业仍无法开工。一位从旅游业转行零售业的孙小姐说,她还在等开工通知,因为公司处于管控区。孙小姐因议题敏感不愿透露全名。
至于上海合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则选择在端午假期后再开工,执行长胡鹏说,该公司不涉及制造,属于高端的科技服务业,所以,疫情期间,人员可以弹性在家工作,处理长期的订单。但她说,复工后需要密集出差,因此,她希望上海周边的交通出行限制能完全松绑。
胡鹏告诉美国之音:“在复工上,会需要一些比较集中的出差,因为之前不能出差。这个是我预见到的,不可能马上说,打开电脑,所有的事情都回来了,该去拜访(客户)的、该去谈的,那你还是得去做这个事情。所以,我们会预期,一段时间的出差的需求。”
经济学者:六月解封成效牵动外企出走决策
一位因议题敏感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海经济学家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上海才刚踏出解封的第一步,未来经济复苏的力道尚言之过早,尤其,上海还不算全面解封,因为近几日一旦发现确诊案例,多个小区还是马上遭封。
他说,疫情反覆及当局坚持的清零政策恐是上海经济复苏的最大变数,因为,清零和经济难两全。他說,封控两个月,上海的汽车业、芯片和电子等高科技产业、其他制造业以及外企都受创颇深,其中不少外企已经在酝酿出走,包括将总部移出上海或将产线移往其他东南亚国家。不过,这位经济学者认为,多数外企应该还在观望,因此,六月将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月,若上海解封的成效不彰、复工复产的政策宣示打折扣或又因疫情重启封城,将重创外企对当局的信心,也助长外企的悲观氛围,更恐出现外企移出上海、甚至中国的拐点。
位于北京的欧盟商会和美国商会5月初公布的调查显示,23%的受访欧商今年考虑将现有或计划中的对华投资转移到其他市场,而高达52%的受访美商则说,其在华投资已被推迟或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