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在星期三启程飞往亚洲,先后访问日本、中国和韩国。与此同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开始了对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访问。在出席完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之后,胡锦涛主席将作为东道主在北京接待来访的奥巴马总统。
*奥巴马访华-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奥巴马总统还没有离开华盛顿,亚洲的很多媒体就已经把他的行程报得沸沸扬扬,尤其是他对中国的访问。
亚洲华尔街日报说,当奥巴马总统星期天抵达上海,开始对中国进行四天国事访问的时候,他将受到各种常规的礼遇,比如,跟高级领导人和普通群众交谈,受当地媒体连篇累牍的报导,再加上充满类似“高瞻远瞩”“伙伴精神”等辞藻的演说。不过,作为一个总是力求变革的领导人,奥巴马总统在中国受到的欢迎也许不会像在世界其他地方那样热情洋溢。
尽管如此,著名经济学家扎切里·卡拉贝尔(Zachary Karabell)告诉美国之音,无论如何,这都是一次世界两大巨人的握手,虽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对于所谓的中美经济共生体(chimerica)来说,意味深长。
*美中经济-融合不等于融洽*
卡拉贝尔不久前刚刚出版了一本新书《超级融合:美中经济如何融为一体,为什么世界繁荣依靠它》(Superfusion: How China and America Became One Economy and Why the World's Prosperity Depends on It)。
卡拉贝尔认为,美中经济融为一体是经济规律使然。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也认为,美中两国经济密集交织主要得力于各取所需。
“过去几十年来,尤其是在过去的十年中,美中经济关系发生了非常有趣的变化。比如,中国是全世界有史以来储蓄率最高的国家,并且是有史以来消费率最低的国家;而美国则是储蓄率最低的国家,储蓄率等于零,并且是有史以来消费率最高的国家。这种差异使两国经济相互取长补短。”
正是这种取长补短导致两国经济关系严重失衡,结果美国对华贸易赤字连年暴涨,而中国则成了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和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美国官员一再表示,这种局面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必须改弦易辙。中国政府则利用各种手段来帮助中国企业保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卡拉贝尔指出,美中经济的融合并没有使两国关系融洽。
“我认为,美中经济已经紧密交织成一个体系,但是两国政府实际上并不喜欢在经济上互相捆绑得这么紧,企图摆脱这种难解难分的交织局面。当然他们也不愿为此付出太大代价。所以说,美中两国并非是在协调行动,他们并没有由于在经济方面密切交织融为一体而在政治和外交方面也同气连枝。”
*奥巴马将向胡锦涛提汇率问题*
奥巴马总统已经表明,访华期间将向中国领导人提出人民币汇率问题。因为在美中贸易争端中,人民币总是一个焦点。美国朝野很多批评人士都说,中国为了在贸易上取得优势而蓄意压低人民币币值,中国应当让市场来决定其货币价值。中国争辩说,保持汇率稳定不仅有助于出口厂家,也有利于维持全球经济稳定。迄今为止,美国财政部在每半年一度的货币政策报告中,还从来没有把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只是强调人民币币值过低,需要快速升值。
除了经济问题外,奥巴马总统访华期间最受关注的问题还有北韩、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人权以及气候变化。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白宫官员表示,双方不会在北京达成任何协议。
*气候安全无进展,能源合作会更多*
泰雅·史密斯曾经在美国前任财长保尔森手下担任美中战略经济对话的首席谈判代表。她说,美中两国不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协议威胁到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成败。
“六个月之前,人们都说,只要美中两国能够达成协议,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就会取得成功。可是自从九月份,胡锦涛主席在匹兹堡宣布了中国对付气候变化的政策后,人们的议论就大大改变了,因为中国把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成败的责任全都推卸到了美国身上。”
专家认为,在安全问题上,两国领导人看来也不会取得任何重大突破或重大进展。但是白宫官员说,在清洁能源开发方面,两国将有更多的合作。
关键词:美中,经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