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3:02 2024年12月30日 星期一

亚洲经济需要改变模式、扩大基建投资


世行-新加坡城市中心就职典礼
世行-新加坡城市中心就职典礼

在新加坡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系列峰会的各国官员表示,经济衰退导致全球经济的供需关系发生巨变,亚洲国家必须改变模式才能继续发展,而扩大基建投资是个好办法。世界银行利用亚太经合峰会的机会跟中国重庆、蒙古和越南签署谅解备忘录,帮助他们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危机改变了全球需求模式*

新加坡财政部长尚达曼
新加坡财政部长尚达曼


新加坡财政部长尚达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说,经济复苏正在到来,尤其是在亚太地区,不少经济体不是重新起飞,就是蓄势待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世界经济将回过头来光复旧物,因为这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经济。

“全球经济的需求模式已经转移了,即使不是永久的,至少在今后10年会如此。随着美国消费者开始存钱、还债,亚洲在中期阶段需要找到新的补偿性渠道来推动需求。”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也指出,亚洲很多国家过去经济腾飞主要得力于美国市场的支持。可是现在,美国市场已经无法一如既往地支撑亚洲那些严重依赖出口的国家了。

“就像美国这样,失业率居高不下,超过10%,各种连锁反应会层出不穷,比如消费者无力偿还信用卡债务和个人贷款,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继续疲软,这一切不但使银行系统欲振乏力,也使亚洲国家无法指望美国市场会像过去那样吸收她们的出口产品和支持她们的经济发展了。”

*基础设施有助于扩大内需*

这样一来,亚洲所面临的最关键的挑战就是扩大内需和发现新的、能够自我维持的增长动力。也就是说,在无法继续依赖美国消费市场的情况下,亚洲国家必须通过自己国内的投资和消费来保持增长。佐利克认为,扩大基建投资是扩大内需和保持增长的一条康庄大道。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再次从中国的经验中受到启发。在90年代的最后几年,亚洲金融风暴导致经济下滑,中国采取的应对措施就是在某些领域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随后10年提高生产力和加快经济增长铺平了道路。”

*中国经验值得推广*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右)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右)


佐利克不但十分推崇中国的经验,而且希望把中国的经验向世界其他地区推广。他指出,尤其是在非洲的欠发达地区,中国模式可以落地生根。佐利克赞赏中国在非洲一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展开以基建换石油和矿藏的做法,他说,在当地的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运输,具有一定规模之后,中国还可以把一些低端产品的生产基地转移到非洲,帮助非洲也实现经济起飞。

*基建领域腐败严重*

不过,佐利克同时指出,在基础建设领域,最令人担忧的是贪污腐败问题非常严重。在很多国家一些重大的基建项目中,特别是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行贿受贿的情况屡见不鲜。

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崔坚
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崔坚


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崔坚告诉美国之音,中国也不例外。他说:“五六个以上省一级的交通厅长由于建高速公路而落马,四川就有一个,湖南也有一个,贵州也有一个。大概有四五个以上吧,我也没仔细统计过。重庆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也发现了一些小的问题,我们不断地在纠正,在完善,不过迄今为止重庆还没有出过大问题。”

崔坚是代表重庆市政府到新加坡跟世界银行以及新加坡公共事务对外合作局签署谅解备忘录,在公路、电力和水资源方面获得资助和技术支持。同时签署谅解备忘录的还有蒙古和越南。

*世行-新加坡城市中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

世界银行利用亚太经合峰会的机会正在新加坡举行基建金融峰会,并宣布建立世行-新加坡城市中心(Urban Hub),专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基建方面的咨询和援助,重庆、蒙古和越南被世行作为试点向其他国家推广。世行-新加坡城市中心将帮助重庆高速公路集团向国际投资者出售当地的收费公路,帮助蒙古发展南部矿山的基础设施,帮助越南发展公私合营的金融框架。

世行行长佐利克在基建金融峰会上说,在今后 的20年中,全球将有20亿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这意味着全世界的城市居民将有史以来头一次超过农村人口。

他指出,在城市化方面,很多发展中国家只用了10年的时间就走完来了欧洲和美国100年的历程。由于城市的消费需求远远大于乡村,只要基础设施建设能跟上城市化的步伐,亚洲国家就不愁没有足够的内需来带动经济发展,而不必继续依赖海外市场。


关键词: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尚达曼,佐利克,中国,世界银行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管控经济舆论能否振兴经济、提升信心?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19:16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