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非洲“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慷慨”援助被西方媒体指责是新殖民主义,甚至将中国公司比喻成“东印度公司”。12月8日中国商务部回应说,西方媒体对于中国在非洲掠夺资源、抢占市场的批评“毫无根据,很不负责任”。
中国商务部援外司副司长刘俊峰说,“近年来,我们和非洲一些国家在能源资源领域也开展了一些合作,但这完全是正常的投资和贸易行为,是按照国际市场的规律和规则进行的,是无可厚非的。所以说,指责中国掠夺资源、是‘新殖民主义’的说法绝对是没有根据、没有理由的。”
至今,中国的对外援助已经走过六十年的历程。这项经济和政治意义浓厚的外交政策,在为中国赢得国际地位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中国对非援助被指责是“新殖民主义”*
12月12日,马达加斯加的中资糖厂发生反华骚乱,两人死亡;本月初,尼加拉瓜大运河项目的中国员工遇袭,之后当地爆发大规模游行;今年2月,中国企业点线科技公司7名员工在赞比亚遭遇歹徒袭击,一人死亡……
自从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启对外援助项目后,中国员工在非洲遭遇袭击、抢劫甚至杀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西方学者因此质疑中国政府对自己“超级大国”的定位是否准确。
经济学家、加图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夏业良教授谈到,中国政府在非洲开发资源、矿藏等项目引起了当地人的极大反感。他们一方面是认为中国政府名义上援助,实则意在捞取资源。另一方面是对中国富裕人群和企业的嫉妒。
他说,“(中国员工遇袭的)事情时有发生。中国刚开始去是觉得发了大财。除了政府,还有一些私人跑去淘金,最后都被当地人绑架、敲诈、勒索或者杀害。所以这种情况就是恶化了这个环境。人家把中国人当作新的殖民者,觉得和几百年前白人来的时候是一样的。表面上是对当地人好,实际上是为了掠夺资源。”
然而,美国华盛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绝对不是新移民主义。
她说,“中国在非洲的投资项目是很广泛的。他们可能忽视了一些重要的因素,但是这些年来的成果表明了中国在非洲是有一些很成功的项目的,既为中国企业带来利润,又为当地人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服务。当然也有一些项目是粗制滥造。”
她还谈到,中国企业在当地开采矿藏、建设基础设施的过程中,有一些剥削工人的行为,同时也为本土企业带来竞争压力,这些都导致了非洲许多社会底层人民对中国企业和员工的仇视情绪。
*单纯“贿赂”高层并非长久之计*
对于中国“新殖民者”的论断有不客观的一面,但不能忽视的是,中国对非援助项目在当地引起的民意抗拒越来越大。夏业良教授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或许是政府和企业在执行对外援助项目时,过于追求资源等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当地的政治生态和风土人情。
他说,“中国的心态和策略要摆正。就是中国向海外要进行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然后跟人家真正的交朋友,长久的朋友。而不是简单的扩张。中国现在经济强大了,所以中国又要像当年的殖民者那样向海外扩张,输入自己所需要的资源、矿藏。但是对当地百姓的生活并不关心。所以你不关心人家的长远福利,人家内心里也就不支持你。这是很正常的。”
夏业良教授还表示,中国政府“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对非援助,实际上是对各国高层领导人的贿赂。因而这种方式只会对贪腐的政权有效。那么也就容易引起当地人民的抵制,比如在尼加拉瓜大运河抗议事件中,当地人民指责自己的总统奥尔特加“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