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9:41 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听众信箱:关门打孩子是家务事?


一位网友在批评美国之音报导西藏问题等中国认为敏感的事务时写到:“可能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吧?实在弄不懂,美国为什么喜欢管别人的家务事?一般说来,对别人家的事指手画脚是很不礼貌的事。”

首先我要这样解释:美国之音为国际听众、观众和网友报导各方面的信息和相关背景,其中包括敏感问题和争议。有些事件和议题,如果我们闭口不言,做为新闻业者,反倒是失职了。

谈到“别人家务事”,在这次听众信箱节目里,我要把话题岔开一下,说说在什么情况下美国的“国法”会干涉“家法”。

*联邦及州法律严格保护儿童*

美国的儿童福利和保护法规由各州自行制定和执行,各地政府都有儿童福利保护机构。很多民间组织也积极参预儿童保护。

美国国会在1974年通过了《防止和处理虐待儿童法案》(Child Abu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ct),法律屡经修正,到2003年又再次修订并更名为《保护家庭与儿童安全法案》(Keeping Children and Families Safe Act)。这是一项联邦法律,为各地政府和民间非盈利组织提供款项,用于保护儿童事业。法律还为虐待和忽视儿童的定义制定最低标准。

按照这部法律的定义,由于家长或看护人最近采取的行动,或者由于他们未能采取行动,导致死亡、严重的身体或情感受伤、性虐待、性剥削,便构成“虐待与忽视儿童”。

各州都有自己的法律,但是虐待和忽视行为一般包括:身体虐待,比如踢打孩子,对孩子造成“非事故性的身体伤害”、不给孩子应有的衣食住所、监管和医疗、性虐待或利用儿童从事色情活动、遗弃儿童等等。多数州还把情感虐待和心理伤害视为虐待或忽视。有些州把父母当孩子面炮制或者吸食毒品甚至母亲怀孕时吸毒从而给腹中胎儿造成伤害视为虐待儿童。

*关门打孩子不是自家事情*

父母涉嫌虐待儿童,社区和政府会怎么办呢?美国各地都有自己的法律和政策,通常做法是发现情况或者听到举报后进行调查,如果父母有虐待行为,要受法律追究,而孩子则可能会被送到寄养家庭。依案情而定,父母可能会接受一些辅导,在有监护的情况下定点探访孩子,一旦有关当局判定孩子的生身父母真的悔改了,最后可以让他们与孩子团圆。如果虐待行为严重,或者屡教不改,生身父母可能会彻底失去监护权,孩子改由他人领养。

曾有这样的案例:某移民由于对前夫不满,加上生活困难,便带着孩子来到某地公共场所。她服药自杀,在孩子身旁留下一份遗书,控诉前夫是负心郎,并恳请好心人收留自己的孩子。这位女士被抢救过来后,立刻被控犯有遗弃儿童罪,她的孩子也被送到寄养家庭照管。接下来,除了刑事程序外,当地法庭和儿童福利机构以及父母双方还要一道制定计划,让父母接受一些如何控制自己情绪、如何做好家长的辅导,争取实现让儿童回到生身父亲或母亲身边的最终目标。

所以,美国人非常尊重个人隐私和家庭权利,不过,如果某人“关起门来打孩子”,不仅可能会引起社区邻里声讨,政府可能还会来上门干涉,连孩子都可能会被人抱走。其实,别说虐待自己的孩子了,就连主人“关门打狗”,也是要遭到外人干涉的。

关键词:家务事,打孩子,联邦法律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