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话题在中西文化当中都是一种禁忌,但近年大学中来已逐渐出现死亡教育。香港大学助理教授周燕雯博士(Amy Chow)星期三在美国西岸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指出,死亡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好的活着。
*港大教授:死亡教育是为更好活着*
在忌讳谈论死亡的华人社会,大学开设死亡教育还是很新的作法。周燕雯2006年开始在香港大学教授死亡教育,她惊讶地发现,每年竟有500名学生选课,还有很长的等候名单。她说如果在社区替一般人开课恐怕没有人会参加,但是大学修课可有学分,比较容易传递讯息。
她说:“因为我们觉得学生还有一段时间才到老,可能他们比较开放一点,学生将讯息带回家的话,也会比较好,因为这不是一个个人的题目,也是家庭的题目。”
周燕雯在课堂上请医学专家讲述死亡的过程,请曾濒临死亡的人或自杀获救的人讲述经验,不同宗教的人有类似的濒死体验,她并让学生用绘画描述对死亡的感觉、要学生假设飞机即将坠落写信给所爱的人、让学生选择自己希望的丧礼方式等。
周燕雯发现,如果将死写信给所爱的人的对象,86.4%都是父母亲,只有12.1%是男女朋友,很多学生一边写一边流眼泪。课程结束后,许多学生反应说,他们对父母更好,更想了解他们,对家人更关心,对人生追求的优先秩序重作安排。还有一名学生原本想自杀,后来改变了心意。周燕雯说,死亡教育目的是让活着的人活得更好。
周燕雯表示,她自己和很多中国人一样,从小被父母禁止提到死亡,人对死亡的恐惧很大部分是因为不了解。她从事社会工作和老年研究多年,发现很多丧礼仪式其实都有心理治疗的作用,例如中国人焚烧纸钱和纸扎的房子、车子用品等,可以减少对亡者欠负的感觉。
周燕雯说,有位年长妇女烧了纸扎传真机,后来多次写下对亡夫的思念传真出去,她虽不知道所传的其实是纸公司的号码,但她的心理感觉却真的好了很多。
*东西方学生反应相近*
南加州大学设有老年研究学多年,也开设有死亡教育的课程,教师苏珊.安乔当诺非常惊讶东西方学生的反应竟如此相似。
她说:“我在南加大老年研究所教授死亡教育,我发现比较我们的经验是很有趣的事,我们其实没有甚么大的差异。”
她说,尽管美国不像中国有那么多忌讳,但是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都差不多,不让小孩参加丧礼的保护做法也都一样。安乔当诺要学生假设只剩3个月寿命写信给所爱的人,大多数学生也都是写给父母,9成学生更因此与父母展开触动心弦的对话。
南加大社会工作系教授齐铱认为这种教育是很值得的,尤其是在美国的亚裔新移民,平常家人相聚的时间不多,又忌讳谈身后事,其实老人大多数已经不那么害怕谈论,所以更应该有所了解预作安排。
齐铱说:“医院里面工作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亚洲人很典型的,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也没有跟儿女说过要怎样安排,所以就是一团糟,经验很不好。那个时候大家心情不好,兄弟姐妹又吵架,导致很多家庭的问题。”
关键词:死亡,死亡教育,社会学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