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8:00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采访世界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


在今天的美国人物节目里,我们要介绍的是世界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他16次荣获格莱美奖。记者菲利普斯采访了这位大提琴表演艺术家,跟他谈了他的古典音乐表演生涯,他对世界音乐的探索,以及他的表演艺术的个人和精神层面。

马友友在拉他的大提琴的时候常常是双眼紧闭,全神贯注。他面庞宽阔而年轻,表情随着音乐的起伏而呈现复杂的变化。

看马友友表演,人们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很早就对自己的乐器了如指掌的人。马友友从1959年以来就一直在拉大提琴。当时他才四岁。他开始拉大提琴两年之后,著名的指挥家和作曲家伯恩斯坦就把他介绍给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听众,其中包括当时的总统肯尼迪。

马友友出生在法国巴黎,父母是华人。他四岁的时候,全家移居美国。马友友说,他在童年的时候,法国文化、中国文化,美国文化这三种文化在他身上相互竞争,交替作用,让他一度不知所措。

马友友说:“我就这样,小时候给弄得晕头转向。我当时想,大人肯定比我知道的多得多,但是,大人也不可能总是正确。因此,我的对付办法就是想,‘好吧,大人有时候全对,但是,并不是总是全对。’实际上,我现在认为世界就是这个样子。没有人是万事通。我就是靠这样的想法保持了我对世界的好奇心。"

马友友说:"例如,古典音乐就是这样,在古典音乐里,一切都是平衡的。巴赫来自有路德教传统的世 界,他于是就想尽量推进,推进到世界的前沿。他是一个喜好冒险的人,令人难以置信,富有想象力。”

马友友说:"肖斯塔科维奇也是这样,我认为他也是他所生活于其中的时代的见证人。"

马友友说:"我们还可以听阿根廷音乐,巴西音乐,这些国家以不同的方式融合了欧洲音乐、拉美土著音乐,以及非洲音乐成分。”

马友友在其表演生涯中探索了世界上一些最偏远的音乐文化,他强调这些音乐文化跟主流音乐文化的共性,同时,他也欣赏这些文化的差异性。

在2006年,马友友被正式任命为联合国和平使节。

他在1998年创建了丝绸之路合奏团,专门向听众展示古代丝绸之路沿途的文化传统。丝绸之路从中国向西延伸,直到地中海。

马友友说,他也是花了好多年才达到目标,找到并理解了他自己的音乐声音。他年轻的时候,试图模仿他的大提琴老师,著名的提琴表演家莱奥纳德·罗斯、以及技法精湛绝伦的大提琴家帕布洛·卡萨尔斯的声音。但是,他的这些模仿都没有成功。在他19岁的时候,马友友花了一整年的时间练习,希望能够在纽约演出一场完美的演奏会。当时他的技法确实是非常高超。

马友友说:“但是,我觉得无聊乏味,不能身心投入。我觉得当时我真可以放下大提琴,从此离开舞台,就这样也完全无所谓。因为我当时没有身心投入。当时也算是顿悟吧,我对自己说,完美永远是理想的目标,但是,不可能是最主要的目标。个性表现才必须是主要的目标,因为假如没有个性的表现,就不需要一个活人在那里表演。"

"音乐让我喜欢的一个地方是,在演奏的时候,必须竭尽全力,使尽浑身解数。这不是希望达到什么目标的问题。演奏的时候,不能重来。必须全力以赴,向世人展示‘这就是我,’‘我很强,但也容易出错,’‘我感情激动,’‘我是客观的,’‘我跟你保持一定距离,’‘我在传道,’‘我在祈求,’‘我是肉眼凡胎的平常人,’‘我在努力超凡脱俗,但可能失败。’这都是在一个特定的场合你所必须表现出来的人之为人的挣扎和努力。这要求你必须努力拿出最好的表现。"

关键词:大提琴家,马友友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国就业供需失衡,毕业生怎么办?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4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