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华盛顿出席国际环保会议中国官员语出惊人的说,发达国家也应该为中国的废气排放负担部分责任。
根据碳监控行动国际组织去年8月的统计,中国以31.2亿吨的排放量,超越美国的28.2亿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废气排放国。
*发达国家购买“世界工厂”产品*
正在美国华盛顿参加国际会议的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谈判处处长李高说,“中国的废气排放当中,约15%到25%来自我们为世界制造的产品,这不应该由我们来负责”。
他并且说,那些来自生产出口货品的气体排放应该由消费者,而不是由生产者来承担责任,而这些产品的使用尤以发达国家为主。
一位不愿具名的北京环保人士说,虽然不是所有在中国生产的商品都是出口,但使用中国产品的外国的确有部分责任,她说:“我自己也经常参加一些国际的会,常常别人指责中国的污染呀,指责中国的天不蓝呀,但确实中国现在是一个世界的加工厂。我所到之处都是在完成订单。我们所承担的这个,现在确实是需要国际社会来买单的。”
不过,欧洲委员会气候变化策略与国际谈判负责人之一伦格迈茨格认为,中国的提议会造成问题,因为这将牵涉到允许其他国家就其边境之外管制进行立法,并行使司法管辖权。
*分析:官方未切实执行环保法律*
台湾的中国文化大学专研环境法规的郑钦哲教授也分析说,李高把责任推给外国消费者,是忽略了中国官方没有确实执行环境法规的现实:“大部分的跨国企业本身就已经依照其母国比较高的环保标准了,它不会刻意去规避在地国的环保标准。大部分的跨国企业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为了企业的环境责任,它会考虑标准是统一的。现在大家担心的是说,有关中国减碳的问题,反而是中国本地的公司,或是一个跨国企业在中国,按照中国法律成立的子公司。它就是按照中国法律成立的公司呀,对不对?当然你要去管制它嘛!”
北京的这位环保人士则认为,除了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更重要的是,是否具备环保意识,应该推广持续性发展的概念,而不要认为发展环保就一定会伤害经济。
她说:“现在我们认为好像只有像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模式才是现代化,那么这种生活模式就导致了现在的畸型发展。当然中国是一个这么大的国家,要想大家都能意识到GDP可以让位于绿色GDP,还有一定的难度。现在绿色GDP已经好几年了,也没有出台。相应的一些法律 法规,中国政府也在不断的出台。例如我们现在有了《信息公开条例》、《环境影响评价法》,这些都是朝着这方向去做,也不可能一下都能达到。”
这次在华盛顿的会议,是为了筹备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办的国际会议,会中将制定取代《京都议定书》的新国际公约。目前中国与美国都不是《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
郑钦哲教授呼吁,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中美两国,应该在谨慎审核之后,加入新的国际公约:“如果今天美国跟中国大陆不去签不去批准的话,一点意义都没有呀。最重要的两个排放大国不想参与的话,一点都没有用。美国虽然没有参加京都议定书,可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挑战美国对于二氧化碳的减量,没有任何贡献。他本身国内就有一些碳排放、碳交易的平台,比如民间企业自己都在作。”
关键词:美国,中国,排污,废气,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