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国政治理论家日前在北京党报就所谓“中国模式”发表评论文章,认为中国应当依据国情,以渐进积量变为部分质变进行政治改革。另有中国政治思想界人士则指出,这类体制内的思维方式乏善可陈,已经与现实脱节。中国政治只能朝宪政改革方向推进。
*以渐进积量变为部分质变*
北京日报2月9号刊登发的这篇题为“世人争谈‘中国模式’”的文章,是由中国已故前总书记胡耀邦的智囊成员、原中央党校理论室主任吴江撰写的。吴江在文中对前苏联先政治后经济的改革方式提出批评。他在中国青年评论家俞可平提出的“增量民主”的基础上,提出了所谓的“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的政改模式。
吴江在接受采访时承认,中国在政改方面的确滞后,但是他坚持认为,中国政改必须基于本国国情:“深入改革是没错。所谓中国的模式也不是故意创造的,是根据中国自己的条件。中国是个大国,原来经济搞得很死。那么这样子国家要改革,只能够慢慢来,根据自己的情况。你13亿人口的国家,随便动那可是不行,那只能慢慢模着石头过河。这个话讲的很对的。”
吴江承认,所谓的“中国模式”也存在问题。他在上述文中总结说,中国在保持国内稳定的前提下对适合于自己的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特点的民主还没有清晰的远景规划出来。相反,在这方面倒不时听到一些不协调的杂音。此外,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改革不到位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不平衡,这令中国不可避免地会在这场全球经济危机中面临严峻的考验,而且难以独善其身;第三,他认为,当今中国已经强大到没有任何外来敌对势力可以打败,“台独”、“藏独”、“东突”、邪教组织,都不足惧,唯一能够打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只有来自内部的腐败。
*分析:官方“中国模式”的延续*
一些中国思想界人士则认为吴江在这篇文章中并没有表达出什么新意,而只是官方多年来宣扬的“中国模式”的延续。
北京政治评论家、学者吴稼祥认为,吴江有这样的观点,说明他远离现实生活的时间太长了:“现在他说的这个问题,所有人都在说:这个腐败、不公正、强大。那么他想说的话就是中国现在是个色厉内荏的国家。这样的情况也不是说在改革之初没有料到。再一个,应该讲,在一党领导下、一党统治下的经济改革,发生腐败,不要说是事后知道,(而是)事先就会知道的事情。”
吴稼祥在谈及“不公正”的问题时说,效率代表富裕,平等则代表共同富裕,两者关系就象左右腿一样。如果说要平均、没有贫富差别,或者说在收入都很均等的条件下实现的国家富裕,那就是共产主义。而那以前证明是完全失败的。
吴稼祥认为吴江只看到效率带来的问题,而忽视了怎样在走下一步的时候把所谓的“公平”给找回来,怎么把腐败压下去。
另一位北京政治学者刘军宁认为,吴江的观点基本上还是在纠缠于现行体制内的改善。他说,目前中国需要更大的变革:“中国问题讨论的关键已经不能够局限于讨论体制内的改善,而是应该讨论改制,这我在很早就已经讲了。中国面对的实际上是‘跨体制的变革。’在这个体制内寻找出路的相法,基本上还是30年前的想法,所以可以忽略。”
吴稼祥则更为直接地指出,除了宪政改革,中国别无出路:“当局和决策层也是日日天天在讲这个问题:共同富裕、腐败问题。而且不仅说,还在做,抓了很多人,打了很多人,甚至杀了人。解决腐败、实现平等涉及到同一个问题,就一定要涉及到宪政民主。如果政治体制改革这条腿不迈出去,吴江说的这个事情一万年都会存在。除此没有别的招数。”
年逾9旬的吴江对此回应道,年轻人提出的理想化观点恐怕在中国行不通:“现在有的青年人理想主义很严重,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但是中国的情况他们并不了解。他们都是娃娃,对中国情况知道多少?这外国搬来的东西也不行呀!”
吴江在炎黄春秋杂志(2008年第11期)发表的另一篇题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论稿”的长文中,对中国的“民主集中制度”等政治模式提出了改进意见。他说,中国必须要民主集中,否则会亡国;但是要发展民主,还需要对当前诸如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集中”方式进行改造。
关键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