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2:04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中国被指借网络扫黄清除异议网站


中国政府在新年伊始的网络扫黄行动中撒下“天罗地网”,打掉了近百家所谓“色情低俗”网站。同时,也有难与情色扯上关系的知名博克网站成为牺牲品。关注中国网络媒体的学者担心政府仍在藉扫黄之名,行清除异议之实;同时有学者希望通过立法手段真正实现对网络进行有效管理。

*关闭近百家传播色情和低俗内容网站*

据中国官方的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站公布的最新数字,从1月8号到10号的3天时间里,“已有91家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的违法网站被关闭”。仅在10日一天中,就有50家网站关门(net.china.cn, 01/10/09)。

这次由国务院新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公安部等7个部委联合部署的“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较之以往“扫黄打非”这样的季节性运动似乎更强调由“网友举报”;而且这次行动本身只是强调扫黄,并没有过多强调打击除“低俗色情”之外的“非法内容”。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教授展江说,从这点上看,今年的动作和以往不大一样:“官方不断地在公布一些它称之为叫‘低俗’的网站。当然有人担心互联网会不会受到更严格的控制。但是我觉得(这次)和往年还是有一些不一样。我们都知道在中国每年都有一个叫‘扫黄打非’的活动。而今年它至少是把所谓的低俗的、涉及色情的内容和其他内容加以区分了。那我觉得这是值得肯定的一个做法。”

从官方媒体报道看,此次行动的讨论重点似乎也集中在“互联网低俗之风”上。包括新华网在内的中国网站近日登载了大量有关所谓“低俗之风”的根源的讨论文章。千龙网一篇文章称要清除低俗的根源在于网民自律;而新华网有署名文章则将低俗归结于人性,强调对媒体进行约束。

*与黄色无关的牛博网亦被关闭*

官方在这波运动中撒下大网,并不时将“漏网之鱼”公诸于众。而有与情色低俗没有关连的网站在其间被敲打、关闭的情况却鲜有报道。

据美联社报道,以往屡遭官方敲打的博客网站牛博网(http://www.bullog.cn)在上周五下午被关。其创办人罗永浩对美联社说,他当天下午曾收到来自北京有关部门的电子邮件,该邮件说他的网站有具危害性的评论,因此将被关闭。

该网站在去年中共17大期间因登载批评文章曾短时间被封。此次封网是暂时警告,还是永久关闭尚不得而知。

*藉扫黄之名加强网络监控*

由于这场“运动”还在进行当中,其动作在多大程度上有别于以往,目前断定可能为时尚早。但是香港中文大学传播学助理教授邱林川依据《拒绝登录:全球互联网过滤实践和政策》(Access Denied: The Practice and Policy of Global Internet Filtering,MIT Press, 2008)一书中有关中国网络内容监控的分析研究,就中国的这类针对互联网内容的运动是否是在藉扫黄之名,行加强网络监控之实提出疑问。

他说:“北京花这么多钱,实际上从屏蔽黄色信息来说,它的有效程度是远远低于其他很多国家。比如说象一些宗教国家,象沙特阿拉伯。所以真正地来说,它说是要‘扫黄打非’,首先是扫黄,然后是打非。这个‘非’的范围就广了。实际上扫黄是个大帽子。但真正对黄色信息屏蔽效果,已经有很多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并不是很有效的。”

邱林川认为,这类扫黄行动针对的并不是色情内容,而是在控制政治异议,或者更广意义上的多元社会不同声音的表达。

此外,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在就中国这次网络扫黄采访香港大学新闻系助理教授、“全球之声”(Global Access)创办人麦康瑞(Rebecca Mackinnon)时,将其与全球性的网络内容监管联系在一起。麦康瑞谈到发生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对一些网络内容的有争议的屏蔽行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对于不良信息加以屏蔽和限制时,应当由谁来对这些内容是否有害进行判定?

在中国,类似扫黄打非这样的行动所依据的标准通常非常模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新闻学教授展江认为,这方面法律的不完善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滥用权力的现象,因此应当考虑相关立法。

他说:“所以政府应当强调依法行政。但问题是它要依什么法?我们不清楚。有时候它可能出现无法可依,甚至与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可能发生冲突。所以我觉得确实是应当考虑为传媒立法。”


关键词:互联网,中国,扫黄打非,网络扫黄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政坛新星马斯克崛起,为何中国高层谈论他?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19:4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