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星期三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新措施。一些专家指出,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2009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非常严峻。
星期三,中国国务院了召开常务会议。会议提出,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中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工作的首位。
*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偏远地区*
会议确定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7项措施,根据其中一项措施规定,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工作的毕业生,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对到中西部和艰苦边缘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毕业生,实施相应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
另外一些措施包括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及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等。
首都师范大学青年教育研究所所长郭海燕介绍说,所谓薪酬是指国家工资,领取薪酬者就属于体制内编制,而在民私营企业工作,则属于体制外的人。郭海燕教授认为,造成目前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大学生宁可选择体制内比较稳定的工作,也不太愿意到寿命短暂、法制环境不良的民私营企业去冒险。因此,即使降低薪酬,只要工作有社会保障,他们也愿意去。
郭海燕说:“不管到企事业单位工作,只要是一个单位,就必须上三险,也就是,事业险、医疗险以及养老险。如果没有工作单位,就必须自己去上。上不起,就意味着后半生整个没有保障。所以他宁愿降低工资,有一个社会保证。如果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了,学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忧虑,就可以自己去创业。现在许多学生不敢自己去创业,因为第一要承担风险,第二要自己给自己买保险。”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主任展江教授认为,虽然国家公务员系统的工作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但是并不能满足庞大的就业需要:“问题是公务员系统或党政系统只能吸纳一小部分人,多数人恐怕还是要在企业、事业单位,象医院、媒体等,这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企业,可能占了更多的人。就是说,未来的就业市场不能仅仅依靠公务员系统,因为公务员系统尽管希望能尽其所能地尽量扩大招收一些人员,但毕竟有限。”
展江教授提出,虽然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思路是对的,但由于大学生创业能力普遍不足,再加上经济形势不好,经商环境不利,他对这条道路能否走通,能否得到普遍响应持怀疑态度。
*给整个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李小云认为,很多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不愿意到需要他们的地方,而倾向于留在大城市。不过,他表示,这种情况近年来有了很大松动,他教过的很多毕业生都开始倾向于到地方和基层去了。他认为,政府的政策会推动这个趋势的发展。他表示,在政府出台的新措施的引导下,大学生会逐渐走向边远地区,给整个社会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他说:“随着大学生到基层去,到偏远地方去,会改变,改善过去我们30多年来所形成的人才东流、人才从贫困地区和乡村流失的情况。反而随着这种挑战的出现,逐渐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机会。所以,未来,随着中央政府引导政策的实施,会解决我们区域差异所造成的人才不平衡的情况。”
新华社援引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数据说,2009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突破600万。一位在校本科大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政府新出台的措施给大学生就业增添了机会。在目前就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是一个好的信息:“现在就业不景气,确实我们自身也应该放低要求。看整个工作是不是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是不是能够提供一个更好的、更有前景的未来。如果我毕业了,是不是会从事象县一级,私企或小型企业工作,我觉得还是会考虑的。当然,在择业的过程中,希望找到更好的工作岗位,但是如果竞争环境比较恶劣或者就业形势比较不好的情况下,还是会考虑比如说县级,似有企业这样的工作。”
另外一位在校博士研究生表示,在目前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都做好了毕业后薪酬期望值不能太高的心里准备:“现在的学生很务实,他可以希望现在的起点低一些,但必须保证将来的机会还应该给他。国家这样一个引导措施,就是把毕业生往中西部偏远地区或者基层地方引,必须有一个后续的保障措施,也就是那边的基础设施,包括后边的一些保障要跟上。以往,我们听说有这么一个现象,毕业生去了西部以后刚开始做了一个很受当地欢迎的项目,但是很快那边就说,没有给他们使用的一个平台,时间一长,毕业生又开始想往回走了。很多时候,中央的政策是好的,但是需要地方的配套,地方的保障。”
但是,一位新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表示,自从去年7月毕业以来,她一直找不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她说,政府新出台的措施对她没有号召力:“去基层一般做的都是行政性的工作,象公务员之类的。但是,我很不认同这一套的东西,因此就没有想到要做公务员之类的工作。另外,考虑到专业的相关性,学了新闻,我觉得还是应该去媒体。就媒体来说,北京的会更多,而且媒体也发达。所以,觉得还是要在北京找工作。”
*2009: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更困难*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李小云指出,目前的经济形势使整个就业市场都受到影响。他说,由于大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流向企业,因此,如果企业出现问题,大学生就业就会更加困难。
李小云说:“我们国家对大学生的概念一直认为,这是精英教育,所以学生毕业以后都倾向于留在处于精英状态的机构,比如政府机关、大型企业等一些好的机构里面,过去30年来,形成的区域性和城乡差异,就使得毕业生倾向于留在大城市。”
李小云教授指出,由于高等学校的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包括研究生就业问题在今后若干年显得格外突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主任展江教授也预计,大学生就业在2009年尤其困难。
他说:“之所以困难,我觉得可能还不仅仅和金融危机有关。金融危机到来以前,我们已经预计到2009年的困难了。现在金融危机袭击以后,这个困难就会比过去大一些,甚至大得多。所以,这个情况并不是突如其来的。其实,最近几年,失业的情况还是在逐渐的积累和加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前几年,高校扩招,扩召的学生最近两三年开始比较集中地毕业,所以对就业市场的压力非常大。”
《解放日报》的一篇报道指出,近日一项面向北京市20所高校、1300多名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的大学生就业意愿调研结果显示,8成大学生首次求职时愿意降低薪酬标准或“随机应变”。报道援引评论人士的话说,尽管就业压力大,但是,大学生的求职期望值弹性较大,能够根据环境与形势变化而改变,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愿意降价换取就业机会,这种弹性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国企,公务员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