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而广东省深圳市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记者最近走访了这座从小渔村发展而成的南方都市。
从落后的边陲小镇到现代化大都市,深圳用了28年时间。跟这座城市同样年轻的是它的市民,据统计,深圳人口平均年龄在27岁到28岁之间。因此,人们常用“年青而充满活力”来形容这座新兴城市。
记者最近造访深圳,发现即便在夜幕下,深圳也是活力十足。
晚上10点多,商业区里仍然人来人往。在一处卡拉OK厅,100多个房间全部爆满,前厅挤满了排队等候的年轻人。
记者:要排多长时间?
大概40多分钟
记者:40多分钟呀!是不是要预订啊?
可以预订,也可以不用预订,现场过来看。主要星期五、星期六呢,房间就会比较爆满。”
街道上,小商贩还在营业,有炒米粉的、烤肉的、卖水果的、榨甘蔗汁的。
记者:你们要到几点?
到5点。
记者:到早上5点还会有人吃呀?
下网吧的嘛,网吧里面的人吃的。
网吧几乎开通宵。记者在一处网吧看到,200余台电脑全被租出去了。该网吧经营一个台球室里,10个球台也被占满。
午夜时分,迪斯科舞厅和夜总会传出的音乐仍在街头回响。
第二天上午登上莲花山,看到的同样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深圳。山顶是踢毽子、打羽毛球的休闲民众,山下是兴建中的深圳中心区。深圳市规划局高级建筑师陈一新介绍说:“当时的(1980年)城区只有3平方公里,其它全部是农田、鱼塘,人口30万。28年后的今天,我们的人口是860万,城区已经达到720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我们深圳每年的平均建设速度达到了30多平方公里。”
深圳的经济发展更是突飞猛进。1979年,深圳的地区生产总值不到两亿元,2007年却达到6765亿元,年均增速为27.4%,并成为中国第一个突破人均GDP1万美元大关的城市。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07年,深圳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4千9百元,居中国大中城市之首。
深圳人把这一切归功于被誉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已故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莲花山顶就矗立著一尊高大的邓小平塑像。
中国目前仅有的两座邓小平塑像,一个在邓小平家乡四川广安,另一个在深圳。深圳的塑像,也是全国唯一的邓的全身像。塑像基座下堆放著一束束鲜花。陈一新告诉记者:“每天都会有人自发地来献花。而且每逢中国的春节,大家都会自发地来向小平拜年。每年的年初,差不多有20万人来莲花山向小平拜年。”
一群老人正集合在邓小平塑像前合影留念。河南籍80岁的刘先生自称“不会讲话”,只跟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了一句话:“忘不了邓小平啊!对我们好啊!”
63岁的陈大深来深圳参加建设快30年了。他回忆说,刚来的时候,村子里只有一条路,买菜的地方都没有,买根葱也得派专车出去才能买到。现在生活很方便,好多了:“有了邓小平领导了我们,对我们这里照顾,我很感动。看到邓小平这个像,我觉得中国有了他,很伟大,才有今天的深圳,才有我们今天最好的生活。邓小平最好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满意。60多岁的本地人梁先生表示,他只是基本满意。
记者:从改革开放30年来,特区28年来,生活变化大吗?
没有什么,差不多啦。我们都是这个样生活的嘛。
记者:收入有提高吗?
有,有提高。基本上满意啦。”
听说,深圳公务员挣得比较多。经常来往于香港和深圳之间的香港城市大学教授何舟说:“他一个处长一个月都能挣1万多块钱,而且他还有公家补贴房子呀,有时候买车还有一些补贴呀等等,因此在高薪养廉这方面呢,它稍微要比别的(地方)要好一些。深圳大学的教师还是清水衙门,他们一般都挣到8千多块钱啦。”
不过,何舟说,深圳的贫富差距十分悬殊,值得关注。
关键词:中国,深圳,改革开放,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