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1:31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GDP万亿美元俱乐部:巴西


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使得它们成为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力量。这些“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万亿美元的新兴经济体也对现有国际经济秩序构成挑战。记者在有关这些万亿美元俱乐部成员的系列报导中,将逐个分析报导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增长的前景。今天讨论的是巴西。

*名义人均GDP破万*

按名义汇率计算,巴西是世界第10大经济体,是美洲的第三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其经济实力排在全球的第八位,是美洲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在2008年,巴西的名义人均GDP超过了1万零5百美元。

在1997年到2007年的10年时间里,巴西的人均实际增长率达到14%。虽然这一数字大大低于万亿美元俱乐部的其他成员,例如中国的130%,印度的64%,俄罗斯的81%以及韩国的45%,但是相对于巴西过去长期萎靡不振的增长、失控的通货膨胀以及不断出现的金融危机来说,这一成就令人印象深刻。

在2004年以前的20年时间里,巴西的经济增长速度只有2%左右。在2002年,巴西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不得不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紧急贷款。而最近,该组织把巴西的政府债券升级至投资级别。

*IMF:中俄巴印不受金融危机影响*

尽管目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可能会影响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经常胀赤字超过了经济产量5%的国家,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干事斯特劳斯-卡恩说,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这四个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将不会受到影响。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威廉姆森也认为,这次的金融危机不会对巴西带来大的冲击。

他说:“我认为,巴西受到这次危机严重冲击的可能性很小。当然,对于巴西这样的一个国家来说,这次的危机会带来一些小的影响,有一些也会反映在金融市场。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它带来的立即影响主要是减少巴西货币雷亚尔的币值。而这可能有助于经济的增长。”

在美国金融体系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美联储不得不给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时候,巴西当局只给它的银行体系注入了5亿美元的资金。

*学者盼新兴经济体力挽狂澜*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所长伯格斯藤希望,这些新兴经济体不但不会受到影响,而且能够遏制这次金融危机的蔓延,推动全球经济的增长。

他说:“我们希望,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将继续为全球经济扩张提供积极的推动力,限制金融危机的溢出效应影响到实体经济,促使全球经济保持在3.5%到4%的发展速度,尽管风险国家出现严重的经济减缓。所以说世界经济现在严重依赖这个万亿美元俱乐部以及整个新兴经济体是不为过的。”

*以高利率压制通货膨胀*

威廉姆森预计,巴西经济仍然会保持比较强劲的增长。巴西今年第二季度的增长数字为6.1%,高于大多数的预测。他认为,制约巴西经济增长的一个因素是它的低投资水平,而这又是因为高利率所造成的。

威廉姆森表示,巴西采取的高利率政策与巴西以前的恶性通货膨胀有很大的关系。

他说:“当巴西走出恶性通胀之后,他们决定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这是为什么巴西在1999年设立了通胀控制目标。这一次,巴西中央银行站在提高利率的前沿。它在上次会议上提高了利率而且预计下次还会提息。”

巴西目前的通货膨胀达到6.17%,高于央行4.5%的通胀控制目标。巴西中央银行9月10号将利率提高了0.75个百分点,使基准利率达到13.75%。中央银行的担心是,如果不控制物价上涨,它会在今后几个月影响到经济的增长。

*扶贫以缓和贫富不均*

除了恶性通货膨胀的问题之外,巴西也存在严重的贫富不均的问题。巴西经济问题专家威廉姆森表示,巴西政府通过采取措施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他说:“这个问题有所改善,主要是因为巴西对极为贫困的家庭实行的援助项目。这些有条件的现金支付项目使得贫困家庭能够让孩子上学并且接受疫苗注射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巴西的贫富不均,所以通常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比90年代初期时达到的高峰下降了0.1%。当时巴西的恶性通货膨胀也达到了顶峰。”

威廉姆森指出,在能源方面,巴西已经达到了自给自足。它的乙醇生产项目效率非常高,最近又在大西洋的深海区发现了大规模的石油储备。

这位研究巴西经济的专家认为,巴西中央银行应该结束它的高利率政策,而应该通过降低名义利率,来对付非常高的实际利率这个结构性的问题。他认为,这也会有助于缓解巴西有关货币币值过高的严重担忧。

关键词:巴西,GDP,利率,通货膨胀,贫富,万亿美元俱乐部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国就业供需失衡,毕业生怎么办?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4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