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0:24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三鹿丑闻:毒奶何以如此多?


目前,中国官方公布的喝了三鹿奶粉的患病婴幼儿已经超过6000人,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其中100多人发生过急性肾功能衰竭,4人死亡。另外,中国所有主要奶制品企业的产品都发现了有毒物质三聚氰胺。毒奶何以如此之多呢?我们现在来对比一下中外媒体的新闻报导。

*事发之前荣誉多*

这次丑闻的中心--三鹿集团可是非同小可。据新华网上的情况介绍说:

“石家庄三鹿集团...是中国食品工业百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连续6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轻工业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中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中国优秀诚信企业等省以上荣誉称号二百余项。”一句话,三鹿公司是中国最优秀的大型企业之一。

同时,已经被罢免和刑事拘留的田文华也绝非等闲之辈。根据《东方早报》9月18日的报导:

“田文华现任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首届中国创业企业家、全国优秀女企业家等100多项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她还是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同时担任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一句话,她是一位政治上可靠、业务上能干的中国现代企业家。

最“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尚且如此,一般企业和普通商人会怎么样?

*震颤名单*

中国官方的检查结果让人不寒而栗:二十多家企业的婴儿配方奶粉、液态奶都查出了三聚氰胺,包括占有市场主要份额的中国知名企业蒙牛、光明和赞助北京奥运会的伊利公司。

*无独有偶 此起彼伏*

与此同时,中外媒体都强调了一点:这不是中国的第一次。

英国《卫报》9月17号的报导说:“这是近年来第二次与婴儿配方奶粉有关的重大案件。2004年,200多个中国婴儿由于喝了没有营养成分的假配方奶粉之后营养不良,至少有12个婴儿死去。”

美国《时代》在线9月16号的报导说:“三鹿丑闻再一次引起人们长期以来对中国产品安全性的担忧。......去年,中国的食品供应链成为国际上担忧的焦点,因为发现了一系列有问题的中国出口产品,包括含有违禁药物的鱼、含有有毒化学品的牙膏和咳嗽糖浆,以及用于玩具的含铅油漆。

“2007年3月和4月,人们发现,使用一些中国原料制造的宠物食品造成美国成千上万只狗和猫中毒,三聚氰胺成为首要嫌疑。中国因此禁止在动物食品中使用这种化学品,然而这种物质竟然在奶粉中又出来了,这令人痛苦地想到,中国在食品供应安全性方面仍然任重道远。”

*触目惊心 触目寒心*

中国的《华商报》9月17号的一篇评论则历数道:“这些年从苏丹红、‘瘦肉精’、‘空壳奶粉’,到工业盐、‘齐二药’、红心鸭蛋、康师傅 、‘优质水源’;从饮用水、食用油到药品、保健品,国人的食品药品安全早已到了触目惊心、触目寒心的地步。”

*行业潜规则*

中国媒体还纷纷指出,在牛奶行业里,造假是人人都清楚的潜规则。人民网9月16号的一篇报导说:

“三鹿‘问题奶粉’被曝光后,9月12日,有记者从河南一家蛋白粉销售企业总经理处得知,此前行业内就确实有往蛋白粉或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的情况,有的厂家已有10多年的添加史。”“奶制品企业,乃至整个食品行业,添加三聚氰胺等有害的添加剂已是心照不宣的事情。”

《西安晚报》9月15号转载《21世纪经济报导》的一篇报导说:“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介绍,‘“奶霸”就是奶贩子,他们经常强行收购奶农奶源,再添加各种水、添加剂,造假。’”

报导说:“为了使牛奶多卖些钱,奶农就开始普遍往奶里掺水。但是变淡的牛奶很容易会被测出来。当地的农民就开始学会往牛奶中加尿素、甚至氢氧化钠等物质。最后终于发展到掺杂三聚氰胺── 一种很难被查出来的物质。”

*掩护注水 糊弄检测*

《南方农村报》9月16号的一篇评论说:“奶农为增加收益,在向收奶员卖奶的过程中大量注水,直接加水会让原料奶变得稀薄,为逃过乳品企业的检测,他们又添加工业品──三聚氰胺,使蛋白质测定含量虚涨,这也成为奶粉结石的最初源头。”

人民网9月15号的一篇评论说:“掺杂使假成为业内约定俗成相安无事的‘潜规则’。据一位知名乳业专家介绍,‘在业内,奶农向牛奶添加三聚氰胺已是一个潜规则......。’其还透露,在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区的部分奶农会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而设若按照这三个区域划分,那么多家国产奶粉生产商都可能被囊括其中。

“而一位曾经在国内某著名品牌担任过管理层的知情人士如是直言不讳,对于奶农、奶贩子们添加三聚氰胺的事情,很多企业早就知道,这是一个不公开的业内秘密,‘但一直没有出事,大家谁也没有把它当回事。’”

*丑闻频传谁之错?*

于是,人们在对“优秀”企业三鹿、“出色”企业家田文华突然爆出这么大的丑闻感到惊讶的同时,在对这么多企业的产品含有三聚氰胺感到震惊和愤怒的同时,还在考虑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掺假毒奶何以如此普遍、如此之多呢?

*见利忘义+制度失灵*

个别西方媒体提到了商业道德问题。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9月17号报导的题目一针见血:《在有毒婴儿牛奶的背后:中国企业的道德差距》。报导说:“美国西东大学国际健康专家黄延中说:‘中国面临的更深层和更基本的挑战是,普遍缺乏商业道德。’”

英国《泰晤士报》所属的《泰晤士在线》9月17号报导说:“这场悲剧是由中国制度的两种弊端造成的,即:几十年物质稀缺造成的贪婪和缺少制约机制的制度。”

更多、更深刻、更尖锐探讨这个问题的是一些中国媒体。中国《生命时报》9月18号的报导说:“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负责人陈春明教授说:‘当然,最重要的是,每个食品生产企业,尤其是婴幼儿食品生产企业,一定要有最起码的良知,对自己的产品和全社会的健康负责。’”

*普世商业道德和基本义利底线*

人民网9月15号题为《要清剿三鹿受污染奶粉更要铲除毒土壤》的评论说:“一位曾经在国内某著名品牌担任过管理层的知情人士说,‘在奶农分布的一些地区,当地政府大多也知晓此事,但为了经济利益,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经营者义利观倒错已然突破底线。无论是始作俑者基于商业利益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抑或三鹿集团知情不报捂盖子,皆突破了文明社会普世商业道德和市场经济基本义利底线。

“来自三鹿集团内部的调查报告显示,8月1日三鹿集团就已经知晓奶粉受污染却一直未公布,至9月11日晚整整42天。对此,一位业内知情人士如是说:‘三鹿没有公布的原因应是怕引起市场恐慌,对品牌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数量巨大的召回和索赔都是三鹿无法承受之重,三鹿试图通过私下里和一些出现病情的患者进行赔偿来私了,但是后来事情开始变得不可收拾了。’”

这位评论员激愤地问道:“请问,假如不是见利忘义,事情能发展至这步田地吗?”

*改变文化*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报导说:“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杨大力说:‘许多东西仰赖社会行为准则的变化。人们必须认识到,诚信很重要。’”“俄勒冈大学中国产品安全专家里查德·萨特迈耶说:‘真正需要的是一种文化上的变化。’”

*制度小改小革无济于事*

然而,中国《南方农村报》9月16号的一篇评论颇为悲观地说:“在一个向食品中添加工业原料没有愧疚感的社会,在一个让小农无以自处而公众又缺乏反思的社会,在一个民众缺乏道德基础、企业缺乏信托责任的社会,任何细枝末节的制度改良都难以使现状发生根本性改观。”

关键词:对比新闻,三鹿,奶粉,患病婴幼儿,中国,奶制品企业,三聚氰胺,毒奶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国就业供需失衡,毕业生怎么办?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4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