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7:38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中国能否继续奥运带来积极变化?


北京奥运会再过三天就要落下帷幕了。学者认为,奥运会的主办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变化,而这些变化是否能够继续下去仍有待观察,而能否满足中国公民在政治、经济和生活中对更多自由的渴望是中国最高领导层面临的挑战。

*奥运带来一些积极变化*

奥运期间,人们发现北京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空气污染减少了,天空变蓝了,可以自由上网了,可以自由跟外国记者交谈了。

独立学者余杰认为,奥运会对中国的影响是复杂的。从好的方面来说,它使中国人有机会来了解世界,认识西方的民主和自由、个人主义,个人尊严这样一些普世的价值观。

余杰举例说,刘翔退出比赛后,大部分中国人都尊重他的个人选择,把他个人的身体安全看得比所谓国家利益和金牌更为重要。另一方面,这次奥运会也给世界人民更多了解中国的机会。

他说:“这次奥运会期间,西方记者在中国采访的自由度比过去有所拓展,而且大部分西方记者报道的内容和主题都超越了体育本身,比如他们关注中国的人权问题,新闻自由问题,宗教信仰问题还有环境污染等等这些过去西方认识比较少的方面。”

余杰注意到,奥运会期间,中国政府解除了对一些网站的屏蔽,普通人上网有了更多的自由。但是,他看到的数据显示,解除屏蔽之后,登上解禁网站的只有数十万人而已,和一亿网民相比,只不过沧海一粟。而且奥运之后,政府能否继续这样做还需要观察。从技术层面上讲,重新封锁不费吹灰之力。

*民众对自由开放要求会加大*

余杰认为,奥运结束后,中国人民对自由民主的要求会越来越大,但是究竟会大到什么程度还需要观察:“究竟能不能通过这一少部分人成为催化剂,推动网络自由,新闻出版自由,宗教信仰自由还需要观察。”

上海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教授认为,本届奥运会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认同、自信、大气和开放:“通过体育比赛和文化交流,中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开放,同时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和骄傲。 印度一枚金牌就让让全国感动,那中国的40多枚金牌让我们幸福了40多次。”

*政治上不会更加开明*

另一位独立作家刘晓波认为,北京奥运会在凝聚民族精神, 改变中国对外形象等方面确实起到了一些作用。但刘晓波也警告说,中国人也必须警惕民族主义情绪的膨胀:“这次奥运会虽然中国是金牌大国,但并不是一个体育大国。严格地讲,中国体育的精英化,体育的设施也好,体育的普及也好,都是和普通老百姓没有关系的。国家投入这么钱,就是为了奥运会的金牌。”

刘晓波说,中国政府在奥运会期间做出的一些政治开明举动完全是作秀。北京三个示威区里没有出现一起示威活动,当局把上访群体、异见人士、地下基督教会等都看成是“不稳定因素”,看管起来,甚至加紧打压。他认为,奥运之后,中国在政治上不会更加开明,而只会停滞不前。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教授也感到,中国政府在奥运期间采取的一些开放政策,比如允许外国记者在中国自由采访等等,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因为中国政府是被迫这样做的。一旦奥运会结束,中国就会回到“中国标准”,不会回到“国际标准”。

但是,沈丁立说,变化是一个过程,是一种习惯:“ 对中国人民来讲,一部分中国人民享受了这个阶段性的自由和开放以后,或者外国媒体得到了这部分,它就会始终不懈地期待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也会期待中国政府,在保持国家稳定的前提下, 怎样使得人民获得更多开放带来的好处。”

关键词:北京奥运,京奥,新闻自由,人权,开放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促出口迎战特朗普贸易战,中国此举能否奏效?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04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