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3:45 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心理学家呼吁给救灾军人心理帮助


四川汶川地震后,中国派出十几万官兵抢险救灾,其中很多是年轻士兵,有生以来第一次参与如此惨烈的救灾行动,同时,可能因为强制自己要坚强坚忍,受到的心理创伤会更大,心理学家呼吁要对救灾军人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帮助。

最近,香港一次就四川地震的民意调查发现,当1千1百多名受访者被问及谁在抗震救灾中表现最突出时,有近百分之40的香港市民认为是参与救助工作的军人、医护及其他救灾人员,另外,有接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灾后重建工作的重点,除了卫生防疫和民居重建,也不能忽视心理救助。

说到心理救助,有专家强调,作为这次四川灾区救援行动主心骨的十几万官兵,他们同样需要心灵安慰和情感疏导。

香港媒体报道说,这些军人多是"80后",甚至"90后"出生的兵娃子,很多人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参与如此惨烈的救灾行动,在竭尽全力救助后,仍然面对遇难者的遗体,他们如何承担内心的失落甚至愧疚? 如何面对灾区这份血肉模糊、支离破碎的经历?

香港心理学会的岳晓东认为,理想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团体活动一起分享感受:

岳晓东: "如果理想的话,可以做一个团体活动,让大家都诉说一下这个过程,因为他们也在受惊,虽然他们都在竭力压抑着,控制着,当他们把这些说出来之后,有些负性的情绪,比如内疚啦、焦虑啦,或者挫败感啦,说出来之后再进行重新的认知调整,把一些非理性思维的东西挑出来,让他们看到自己当时已经努力做好了那一刻,他们就不会因为那一刻生命的丧失或事件的发生而过多地归罪于自己。"

香港心理学会的胡洁萤说,对大部分人来说,能够倾诉内心感受会有帮助,但是什么时间倾诉可能因人而异:

胡洁萤: "可是每一个人的需要都不同,有些人希望先休息几天,不跟人说话,这可以,不过长远的话最好是跟别人谈谈。如果一段时间严重地影响了自己的工作生活,那就要面对这个问题,可能要找比较专业的人士,来做一个评估,需要一些心理干预。"

据报导,地震救灾进入第三个星期时,前往四川各大医院接受心理治疗的军人越来越多,症状包括沉默不语、厌食、失眠。香港文汇报引述成都军区总医院王伟文医生说,类似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是由于战争、灾难造成自己身体创伤或是目睹他人受伤、死亡所引起的,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自残和自杀。

王伟文医生呼吁,出现心理创伤的军人要尽早治疗,如果超过心理救助的黄金期,也就是六个星期,情况就会很麻烦。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的李德仁教授说,中国人自古有言 "男儿有泪不轻弹",而身为军人,会以更加坚韧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如此惨烈的天灾面前,可能就会强迫自己要坚强,要克制。李德仁说:

“你问一个军人,你怕吗,他一定说不怕,没有人会说出他怕,因为是军人,这就是他们典型的答案,但是对他们来讲,他们亲眼见到其他人的情况,都放在他们心里头,如果没有适当的、恰当的辅导和开导,恐怕将来是会有后遗症的。”

据报导,为了鼓舞士气,有关部门为救灾部队专门配发了电视、收音机和报纸。多支部队还分派了心理专家,随时进行心灵沟通和疏导。

很多心理专家说,其实,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大家说出来,哭出来。据报导,5月19号全国哀悼日,下午两点28分,北川县数千名救援官兵,手执钢盔,面向夷为平地的北川县城,默哀之后全体放声大哭。哭完,不用号令,他们又继续投入救援。专家说,这种情绪宣泄对战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四川,地震,官兵,抢险救灾,心理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