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导说,中国正在考虑在外国投资购置土地,种植粮食作物,以保障食品供应安全。中国官员表示,国内一些私人公司的确有此意图,但目前这种意向还没有成为政府的公开政策。
*金融时报称中国鼓励购买海外土地*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导,中国农业部正在拟定方案,把鼓励国内的农业部门向海外投资,尤其是在非洲和南美洲购买土地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
目前中国海外投资的重点是购买外国金融、石油和制造业资产,农业部门的海外投资还仅仅局限于一些小型项目。分析人士指出,在当前全球食品价格上涨,环境保护呼声高涨的压力下,如果北京大规模投资购买外国土地的计划得到批准,势必将在国际社会引起巨大反响。
金融时报援引北京一位了解这项计划的官员的话说,批准这项方案对于中国政府来说似乎不成问题,但是外国政府是否愿意把大块土地出让给中国还是未知数。
一些农业资源馈乏的产油国目前正在考虑类似的投资方案。据报导,利比亚正在和乌克兰谈判,商讨在这个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购买土地种植小麦的可能性。沙特阿拉伯也表示有意在国外投资农业和畜牧业项目,确保食品供应安全。
*中国食品安全前景不乐观*
中国目前基本上能够维持食品供应的自给自足,但是随着居民食品结构的逐步改善,13亿人口的食品供应安全的前景却不容乐观。
总部在华盛顿的土地政策研究所研究部主任简尼特.拉森长期研究中国食品供应问题,她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中国现在正面临农用土地质量和数量不断下降的问题。经济发展占用了大量农田,西北地区由于过度耕种和放牧,土地质量严重下降。与此同时,中国水源短缺威胁着农用土地的灌溉。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把目光转向外国,希望利用国外土地资源来保障中国的食品供应安全。”
中国农民占世界农业人口的40%,而可耕地却仅占9%。中国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一位研究人员最近撰文指出,中国土地资源和人口不成比例,如果中国要确保食品供应安全,就必须走出去。文章说,中国对外国土地的投资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双方的优势,造成双方都获利的双赢局面。
但是美国的国际农业问题专家拉森认为,购买或租用外国土地并非中国学者想象得那样简单,尤其在当前全球粮食价格飞涨的情况下,食品供应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敏感问题。
她说:“现在每个国家都在关注自己食品安全的前景。国际市场的小麦价格过去一年翻了一番,最近几个月,稻米价格上涨了两倍。从全球总体来看,过去八年中有七年的粮食消费超过粮食生产,世界粮食储备逐年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都开始对食品供应安全的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
中国过去曾经在古巴、老挝、坦桑尼亚等国家进行过租赁土地的尝试,几年前北京还同菲律宾谈判,商讨租用大面积土地种植水稻的可能性。但是由于菲律宾各界舆论的强烈反对,马尼拉政府终止了这项交易。
了解这项交易的美国土地政策研究所国际农业问题专家拉森对美国之音说:“人们把这项交易看作是新殖民主义的勾当,很容易把被租赁的土地同外国占领区联系起来。况且菲律宾自己就有食品供应方面的担忧,人民时常上街抗议食品价格上涨。他们当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土地和粮食被其他国家支配。”
*中国官员:尚未成为政府政策*
北京显然对于国际舆论有所顾忌。中国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副主任谢国利星期五出面表示,国内一些私人公司打算在一些外国农场投资,但是人们对于这样做是否符合国家战略利益存有争议,因此目前这种意向还没有成为政府的公开政策。路透社援引这位官员的话说:“在国外种植粮食作物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在非洲或南美洲。非洲有那么多人吃不饱肚子,你能够把那里的粮食运回到中国去吗?”
谢国利强调,中国最终还是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农田来养活自己庞大的人口。但是这位官员并没有否认中国农业向国外发展的可能性,他表示,中国政府的政策是鼓励包括农业部门在内的所有企业都能够像石油和矿业公司那样走出国外。谈到国外土地投资问题,谢国利说,目前政府还没有制定支持这种投资的任何具体方案,他说,目前还需要等待,看这种投资如何成熟起来。
关键词:
中国,粮食,食品安全,拉森,谢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