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7:23 2024年9月20日 星期五

美学者:中国正变化维护主权方式


百年屈辱使中国对主权问题非常敏感。为了维护其主权,中国曾四方结怨。但是,美国一位学者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逐步发现加强跟邻国和世界的经贸纽带和相互依存对减少或者消除中国面临的主权威胁正在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

*百年屈辱曾使中国坚定捍卫主权*

在近现代史上,中国曾经遭受过西方列强和日本、俄罗斯等的侵略和掠夺。这个被历史学家叫做“百年屈辱”的历史深深地影响到中国民众的心理,影响到北京对主权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美国迈阿密大学政治学教授琼.托伊费尔.德雷尔认为,正是这段历史使得中国从不承认主权这个概念转变为主权的坚定捍卫者。

她说:“大清帝国当时根本不接受主权的概念。清政府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国位居世界中央,理应享受万方来朝。”

德雷尔女士说,百年屈辱之前,中国历代政府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方式是花钱安抚外族不要攻击中国,列强的侵略迫使中国接受了主权的概念,不过,这种接受是在痛苦中完成的。德雷尔指出,百年屈辱把中国从一个没有主权意识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主权卫士,1954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认为是这种主权神圣的宣言书。

研究中国的专家们普遍都感觉到,来自百年屈辱的悲情一直伴随着中国人捍卫主权和国家尊严的行动,有的时候甚至到了不近情理的地步,认为全世界都在威胁着中国的主权。

*中国近年开始调整对外政策*

华盛顿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的亚洲问题专家罗伯特.萨特表示,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中国外交政策的重点就是对付来自美苏及其在亚洲盟友的那些现实的和潜在的威胁。萨特说,在中国看来,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无论是日本、还是台湾、韩国、印度、越南,都对中国主权构成了威胁;多年来,中国不惜跟美苏直接对抗,坚持反霸立场,结果是中国的国际关系和周边关系越来越紧张。

萨特在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举行的中国听证会上指出,中国高层在90年代末开始认识到这种对外政策的问题,并借着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契机开始了政策调整。

他说:“在90年代结束的时候,中国领导人开始看到了这种公开对抗的方式对自己很不利。在2001年中期到9/11恐怖袭击发生之前,中国对美国的公开立场已经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具有妥协性。当然,中国并没有放缓加强军队建设的速度,这是为了台海发生意外时对付美国军队用的。不过,中国在那个时候就开始淡化公开对抗美国霸权的行动了。”

萨特还表示,从那时起,中国的外交政策转趋务实,放弃反霸口号实际上是尊重美国在亚洲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利用其快速发展的经济力量加强跟亚洲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通过双赢的方式减少或者消除了一些亚洲国家对中国的长期疑虑和猜忌。

萨特认为,中国的这些政策调整是相当成功的,在加强自身与地区的经贸整合和深化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的同时,中国也消除了很多现实的和潜在的威胁,这同时也相应限制了美国对中国施加压力的渠道。萨特表示,客观地讲,目前绝大多数亚洲国家并不认为中国的发展将对它们构成威胁。

*中国维护网络主权观念过时*

在对外关系方面,专家认为,中国维护主权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网路领域里,中国的主权观念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

迈阿密大学政治学教授德雷尔女士表示,北京对网络的管理目标是建立网络主权。她说:“在信息技术赛博空间(cyberspace)领域,到目前为止,中国在试图建立信息主权,不过还没有取得完全成功。中国的目标是在中国的赛博空间和世界的赛博空间之间竖起一堵防火墙,把两者分隔开来。在中国的赛博空间里,什么可以讨论、什么不可以讨论都有相关条例和法律予以限制,其中美国一些高科技公司也给予中国政府提供了某些技术支持。”

德雷尔女士指出,因特网是人类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信息和思想跨越国界自由流动将能够帮助建立起一个跨越国界的公共空间,这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也给传统的主权观念构成了挑战。德雷尔认为,中国在这个新领域里的主权观念也需要改进。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台湾申请入联屡遭打压,今年有何不同?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5:59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