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局开始对粮油等重要的食品进行价格控制,并且决定再次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来降低通货膨胀预期,缓解物价上涨引发的社会不安定。然而,中国经济专家表示,对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风险做出的根本性反应应该是提高存贷款利率。
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从1月15号起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性的价格干预措施,以控制价格的不合理上涨。干预措施主要是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涉及的商品包括成品粮及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牛奶、鸡蛋和液化气等。
去年5月份以来,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从8月份以来,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连续5个月超过6%,是11年来的最高水平。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必要性在于:一是部分重要商品价格已经明显上涨,影响到了广大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二是一些企业趁机哄抬价格;三是不合理涨价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分析:行政手段控制物价有风险*
华盛顿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资深研究员、中国经济问题专家盖保德对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做了深入研究。他认为,中国最近出现的物价上涨是国内农产品价格结构性问题的产物,而不是与贸易盈余或是外汇储备增加有关的货币过度增长引起的,因此通过行政手段来控制物价上涨是有风险的。
他对美国之音说:“我认为,从中期和长期来看,行政性的价格控制是一个错误,因为它不能解决在一开始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不平衡。不过,如果他们只是为了暂时对通货膨胀的表象和症状进行遏制,那么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另外,如果他们有信心农产品价格今年会下跌,那么在目前试图对其他产品价格进行限制也是可以理解的。农产品价格的下跌使其他产品价格所面临的上涨压力最终会从目前食品价格的上涨中得到缓解。”
*分析: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盖保德指出,物价上升并不等于通货膨胀。他说,中国一些商品的物价上涨幅度的确比较大,但是这个幅度是与去年同期相比的;如果在月与月之间进行比较,物价可能并没有多大的改变。
他说:“基于食品价格的通货膨胀率目前只是一位数,是可以控制的。我认为,主要的风险是从基于食品价格的通货膨胀转移到以货币为基础的通货膨胀,就是从价格上升转向通货膨胀,这是风险之所在。因此我认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就是使利率的上涨跟上通货膨胀的上涨速度。”
盖保德表示,虽然中国在2007年6次提高存贷款利率,但是存款利率仍然低于通货膨胀率。他认为,如果中国当局不有效地提高利率,那么就存在出现由货币供应引发的通货膨胀的风险,因为银行存贷款利率低于通货膨胀会导致存款人把钱拿出来消费,也会导致企业投资的过快增长。他指出,中国过去的经验显示,不提高利率会引起通货膨胀和产出增长的起伏动荡以及社会不稳定。
*分析: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未必会有效*
在对物价进行干预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1月16号表示,从1月25号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目的是加强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这一调整将使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5%。这是去年1月以来中央银行第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今年的第一次。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盖保德说,这种做法不见得能遏制投资增长,反而会推动投资。
他说:“这不会有成果。银行借贷并不是投资资金的最重要来源,而是公司的留存收益。如果通货膨胀问题严重,这会鼓励公司很快地把手中的钱投资出去,所以它实际上可能会加快来自留存收益和私募股权资金的投资步伐。”
中国的物价上涨以及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导致抢购食品现象的出现并且造成人员伤亡。在印度尼西亚,由于主要食品大豆的价格上涨到创记录的高水平,上万人走上街头举行示威。印尼总统不得不采取增加大豆供应的紧急行动来平息抗议活动。观察人士指出,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印尼的情况是一个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