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城市的居民经常会看到有人在街上跟人伸手要钱或乞讨其他东西。人们会自己判断要不要施舍给这些潦倒落魄的人。
“乞丐”、“伸手乞讨者”,不管你怎么称呼,他们的身影对形色匆匆的纽约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有多的零钱可以给我吗?拜托!”
每一次当纽约人听到如此恳求,就免不了要问:到底要不要给?建筑工人弗雷德对记者说,他通常会拿出钱来:“当然会给啦,为什么不呢?给个5毛钱、一块钱。这个钱是他们应得的。因为他们没有工作,我知道他们的感觉。我找不到工作时也有相同的感受,因此我们得帮助他们。”
要求施舍的人是男是女,对缇纳.艾利斯来说没什么区别,因为她根本不给。她说:“我总是为街头行讨的老太太感到难过,但是我还是不给她们钱。我痛恨那些跟人家要钱的年轻人。如果我必须每天工作维持生活,那他们也应该去工作。”
*取决于心情*
纽约居民诺阿.考夫曼认为,很多行讨人能够、也应该工作维生,不过这只是他考虑要不要施舍的因素之一。他说:“我们似乎已经被灌输了‘人人必须有工作’的概念。但是我们很难了解街上行讨的人究竟是什么处境。比方说,他们是否因为服用药物或停顿服药而不工作?或这个星期有没有发饷?我可能身上有零钱,但是我有子女要养,我要先照顾子女才行。也就是说,我是根据当时的心情来决定要不要施舍出去。”
“心情如何”也是地铁乘客克里斯提.伍德考虑施舍的重要因素。她说:“如果我的心情很好,口袋里有一块钱,而且认为这个人该得到我的钱,我总是会给出去的。给食物也是一样的情况。”
但是,伍德怀疑某些在地铁行讨的人蒙骗自己的状况,以博取人们同情,从而让人们掏出钱来。她说:“例如,有一名男子在地铁一号线行讨了大约4年。他在自己肾脏边挂了一个袋子,说自己有各式各样的肾脏问题,而且才刚刚出院。但是你看到他不断重复这个招数,你就会有些不同的看法了。这些人从上班族的身上来赚钱。这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喝酒是合理的开销?*
退休护士珍卡伦住在哥伦比亚大学附近。她不愿意把钱施舍给那些自称需要用钱来买食物、药物或支付住处的人。她说,社会上已经有足够的相关服务来帮助真正需要的人:“这些人利用哥伦比亚大学的住家区来行讨,因为这里是个相当开明的社区。他们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我不给他们钱是因为他们通常并不需要钱,要的钱都拿去买毒品了。”
另外一位纽约人杰森认为,对穷途潦倒的人来说,酒精的开销可能是合理的。他说:“我想,他们的日子很不好过。如果他们想喝杯酒解闷,我可以接受。”
随著圣诞佳节的到来,纽约冬雪将至,“付出季节”已经开始了。当街头行讨者和可能向他们行善的人交会时,似乎总会激发人们付出情感和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