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升空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星期一发回了第一张月球表面图像。中国总理温家宝说,探月工程的成功是中国航天活动的一个里程碑。
*第三个里程碑*
今年11月7号,中国发射的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进入工作轨道,开始了对月球的探索,中国媒体形像地将这一探月任务称为“嫦娥奔月”。星期一,中国官方为嫦娥一号传回的月球照片举行了隆重的发布仪式。这张黑白照片所展现的是460公里长、280公里宽的月球高地,上面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然而,中国官方和媒体给这张看似平凡的照片赋予了重大意义。中国总理温家宝说,这标志着中国首次探月工程圆满成功,是中国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之后的第三个航天活动里程碑。中国媒体以“嫦娥奔月,梦想成真”为标题对嫦娥一号的一举一动进行了详尽的跟踪报导,并且自豪地宣布,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日本之后第五个进入“月球俱乐部”的国家。
中国航天部门希望嫦娥一号在明年初之前对月球表面进行完整勘探,并完成探测月壤厚度、分析月球表面物质分布特点等任务。嫦娥一号是中国首个探月工程“嫦娥工程”的第一阶段,耗资约14亿元。2003年启动的“嫦娥工程”预计耗时20年,除了发射绕月卫星以外,还将发射无人探测装置,实现月面软着陆,最后送机器人上月球建立观测点,并采样回地球。此外,中国航天部门还多次表示,希望在2020年左右实现宇航员登陆月球。
*邻国效法*
如同中国在地球上的经济扩张一样,中国对太空雄心勃勃的开跋引得其亚洲邻国纷纷效法。在中国的“嫦娥”飞向月球之前,日本已经于今年9月14号将人造月球卫星“月亮女神”送入太空,并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实现航天飞机登陆月球。
韩国和印度也把“征服月球”纳入自己的太空发展计划中。韩国宣布,计划在2020年自主发射首个绕月探测器,在2025年发射能在月球表面着陆的探测器。印度也计划在明年4月将“月球初航-1”号探月卫星送上天,并抢在中国与美国之前将宇航员送到月球轨道进行绕月飞行。
*分析:探索太空的前沿哨所*
实施探月工程需要各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那么,各国为什么要争先恐后地进入“月球俱乐部”呢?它们能获得怎样的回报呢?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空间政策研究所主任约翰.劳格斯登对美国之音表示,月球是人类探索太空的前沿哨所。
他说:“当你决定要离开地球完成探索任务时,月球就好像是海岸边最近的小岛,同其它星球相比,它离地球比较近,是最容易接近的一个。”
*分析:探月主要为科学研究*
有人认为,各国对地球资源进行拼抢的同时,已经开始把目光转向月亮,能源和经济上的利益促使各国纷纷展开探月计划。对此,劳格斯登指出,对亚洲各国而言,目前谈论探月的经济利益还为时尚早。
他说:“探月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科学探索,为了研究月球和太阳系。有人认为将来可以开发月球上的资源,创造经济价值,但是,这需要有人类驻留在月球表面才能实现。目前,没有一个亚洲国家表示能够自主实现这一目标,也许它们将来会同美国、欧洲或俄罗斯进行合作,但是目前它们没有能力单独实现这个目标。”
有媒体指出,中国的探月工程引发了亚洲的太空竞赛,对此,中国政府一直低调处理,并说将公开嫦娥一号探测到的数据,进行国际交流和合作共享。
太空研究专家劳格斯登认为,这一说法是可信的,因为科研领域具有分享成果的传统。他还说,包括中、日、韩、印在内的14个国家正在探讨全球探月的整合性方法,包括如何实现机器人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