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17大即将召开,北京市居民对这次大会反应不一,有关注民生的,有期待政治改革的,也有漠不关心,甚至毫无所知的。
随着17大的临近,官方媒体加强了宣传力度。电视里的配合性报道和节目大幅增加,街头巷尾也挂起了大标语。走进北京大学,“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横幅映入眼帘。但是学生们关心17大吗?在著名的“北大三角地”,记者遇到了一名大三女学生。
记者:我是媒体的,我想问一下你对17大有什么想法。
学生:什么?
记者:17大。知道什么是17大吗?
学生:不太清楚。
记者:17大是什么?
学生:17届人民代表大会。
记者:不是。
学生:那是什么呀?
记者: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学生:那不是差不多吗?”
还是在三角地附近,一名学法律的大一学生正在为一项奥运活动做宣传。
记者:你对奥运很关心,对17大也关心吗?
学生:还好吧。
记者:有没有对某一个问题特别关注?
学生:目前还没有。我都没有具体考虑过。
在1989年的那场学生民主运动中,三角地曾经是学生领袖发表演讲和各种信息流传的地方。李海是当年北大学自联的外联部长。
李海说:“那个时候,三角地主要是一个发布的地方,有各种各样有意思的消息。看板被贴满了,还有墙上。在胡耀邦刚去世的时候,有很多有意思的对联、各种诗歌、各种说法,非常吸引人。”
而今,物是人非。三角地周围看版上张帖的不再是跟政治有关的信息,而是“豪华单间”、“考研公寓”之类的租房小广告,演出海报,或者是外语辅导通知。
不过,也有北大学生从民主的视角观察17大。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同学告诉记者,他关心的是17大召开的形式。
他说:“大家是不是都写好自己的意见,然后读一下这种形式呢,还是展开激烈的讨论?大家都很统一口径,还是会有一些争论?”
他说,现在北大的学生干部很多是通过竞选投票产生的。候选人要进行自我宣传,介绍工作规划,还可以贴海报为自己拉票。
其实,不仅学生对17大不太关注,就连俗称“鸟巢”的国家体育场的副总经理张恒利听到记者的提问都愣了一下。
他说:“嘿,您提这个问题。 现在我们建设还是比较忙,我对这个关心的也比较少,体会不是特别深。但是我觉得,我们干好本职工作就是对17大最大的支持。”
有学者认为,在今天的中国,不能指望每个人多去关心17大,这既不现实,也未必是好事。在1966年到1976年的文革中,毛泽东一句话,“关心国家大事, 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把全国人民投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内乱当中,人人关心政治,个个参与政治,结果是天下大乱。
李海认为,这个问题应该从两方面来看。他说:“随着经济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空间不限于政治了。在这种意义上来说,它可以看作是一个进步。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如果我们是在一个民主国家的话,人们对政治的关心度要大一些。他们连十七大和人民代表大会都分不清楚,这说明我们国家在政治体制方面存在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政治已经完全被垄断了,已经完全和我们这些老百姓没有关系了。”
谈到他本人对17大的期望,李海说,中国的政治体制已经到了“不变实在代价太大的时候了”。他认为,中共越早开启政治改革的进程越好。不过他说,这种想法很可能是幻想,他准备迎接幻想破灭后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