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表示,将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不急于完全开放资本市场,在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和内部改革之间寻求平衡。
*中国:吸取亚洲金融危机教训*
中国外汇管理局星期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20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外部原因是国际投机资本的影响,中国在那次危机中得到的教训就是,开放金融市场必须在稳定和渐进的基础上进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魏本华在回顾10年前发生的那场亚洲金融危机时指出,中国需要在加强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和深化金融体制的内部改革方面寻求平衡。提到当前资本市场管理的问题时,魏本华表示,中国目前必须促进资本流动的平衡发展,在有选择地鼓励某些资金向海外市场扩展的同时,密切关注跨国界的资本流入,尤其是短期投资性的资本流入。
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时承诺,经过5年过渡时期,北京将于2006年开始向世界全面开放金融领域。目前中国已经逐步向外界开放了银行、保险和投资等业务,但是中国金融当局对于以股票证券融资为主的资本市场的控制仍然没有松动的迹象。
去年中国政府向世贸组织承诺全面开放金融领域的5年过渡期满之后,中国民间的专家和学者有关开放资本市场的讨论非常热烈。观察人士认为,中国金融官员针对资本市场开放的谨慎态度既看出北京对10年前的金融危机仍然心有余悸,也反映了中国领导层对于自己的资本市场管理还缺乏信心。
*分析:中国尚未做好准备*
詹姆斯.麦克诺顿是总部设在华盛顿的亚洲投资咨询公司副总裁。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中国原本应该全面开放包括证券融资在内的资本市场,但是鉴于资本市场开放所承担的巨大金融风险,他相信中国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
他说:“10年前,货币资本就能轻易地由一个国家进入另一个国家,现在这种资本交易流动得更容易、更快。巨额资本流动就像海啸一样滚滚流入某一个国家,可是资本撤出的速度甚至比流入还要快。10年前东亚的东亚出现过这种局面,现在这种可能性仍然不能排除。中国近年来经济活跃,开放程度较高,再加上人民币已经成为国际金融界的投机对象,因此金融危机的风险不能不防。”
*分析:东亚股市为主的资本市场风险高*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资本跨国界流动日趋广泛和普及,目前在国际市场上,货币形式的流动资本投资交易是商品交易的100倍。前不久,中国当局加强了对海外短期投资性资金进入中国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控制。到目前为止,北京仍然禁止在中国的外国投资银行把高风险、高收益的对冲基金纳入他们的投资组合项目,也不准许国内投资机构购买对冲基金。
亚洲资本市场研究专家麦克诺顿对美国之音表示,东亚地区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但是,以股市为主的资本市场的风险也高于世界其他地区。
他说:“如果股市在某一地,比如说在曼谷、吉隆坡、或香港股市暴跌,该地区的其他股市就会受到连带,甚至纽约和伦敦市场都不能幸免。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市场出现问题就会出现连带效应,引发连锁反应,外国投资者争相抛售,导致相关国家的货币币值剧烈下降,出现金融危机。”
中国外汇管理局在星期一的声明中表示,中国有关当局已经注意到近年来由于外国投资源源不断,外贸盈余连年大幅度增长所引起的的流动资本过剩的现象。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魏本华表示,中国的中央银行已经通过提升利率、增加银行的准备金率,以及发行特殊国库券等手段“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分析:国际社会不可苛求中国开放的速度*
谈到汇率政策改革的问题时,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魏本华说,中国将继续本着稳步、渐进和可控制性原则,逐步向完全的市场机制过渡。
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师斯蒂芬.罗奇认为,国际社会不能只以中国的经济规模来衡量它的经济发展程度。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中国的金融体制和资本市场都很不成熟,从这些微观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国只能算一个过渡经济体,国际社会对它在汇率制度改革和资本市场开放的速度方面不能苛求。
他说:“我们不能把中国看作是成熟的、发展程度很高的经济体,似乎和20年前的德国和日本一样。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目前还是一个贫穷的、市场机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过渡型经济体。让中国通过渐进的方式建立完善的汇率机制和资本市场是明智的选择。如果操之过急,也许我们都要为中国的失败而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