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8:40 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美记者称中国新闻界经常实行自律


美国一位荣获普利策奖的资深新闻记者正在中国的汕头大学教书。这位记者说,在讲坛上他并不觉得受到限制。但是另一位在中国教书的美国新闻专家说,中国新闻界常常实行自我审查。

*中国新闻课堂较宽松*

彼得.阿内特是世界著名的战地新闻记者。他1966年在越南战场上为美联社进行采访期间,荣获了当年的普利策奖。从今年2月起,阿内特在汕头大学的新闻学院执教一个学期。阿内特在接受法新社的采访时说,他在讲坛上并没有发现受到限制。阿内特说:“我原来以为对于我们谈论的话题会有所限制,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美国北卡大学新闻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赵心树教授说,他相信阿内特说的是实情。

赵心树说:“尤其是在教书这个范围里,只要不是公开发表的东西,确实不是很严重的,不会因为你说了一句话,就像文革中间一样把你关进监狱。这样的事情是不会出现了,尤其这只是在课堂上讲课而已。”

*新闻界自我审查较常见*

但是同在汕头大学执教的另一位美国新闻学教授、以前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的彼得.赫福特对法新社说,中国的新闻检查最常见的是新闻界自我审查。赫福特说,虽然新闻当局决定新闻记者什么题材不可以碰,但是“没有人把法律写下来”。因此,新闻记者们要自己给自己施加限制。

北卡大学的新闻学教授赵心树在接受美国之音的采访时说,中国官员在进行新闻检查时自己也觉得心虚,因此往往不留证据。赵心树把新闻检查称为“删裁”。

赵心树说:“中国媒体在转型期间一个特有的现象,就是它也知道删裁是个不好的东西,它有这么一种观念,就是不应该删裁,或者别人认为我不应该删裁,所以在进行删裁的时候,中宣部等等常常是不成文的,他通过打电话,甚至用铅笔(来进行删裁)。

“以前中宣部有一个领导发明出一个办法,就是他删东西、批条子的时候,不用钢笔,用铅笔。就是不留证据。宣传部的人打电话,说这个标题改一改,或是把那个内容去掉,常常会补一句,‘不能说是我说的’。”

赵心树说,因此,很多删裁都是不成文的、没有明文规定的,是口头的、故意的模糊。这种情况使得下面的记者、编辑为了安全起见,进行自我检查,并把限制的范围设想的宽一些。因此,赵心树说,他同意赫福特教授的说法,就是中国新闻界在删裁方面最严重、最常见的现象是自我删裁。

*担心同行饭碗 记者违心自律*

但是赵心树指出,中国的新闻工作者并不愿意进行自我删裁,他们这样做是制度上的原因。不进行自我删裁,一旦犯规、出格,就会给自己的媒体带来麻烦,严重的可能要关门。因此,编辑们不但要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担心,也要为同事们的饭碗担心。

捍卫媒体权益组织“记者无国界”说,中国是世界上虐待新闻记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现在有31名新闻工作者和50位在网络上发表不同政见的人士遭到关押。记者无国界在2007年度的报告中说,中国当局对国内媒体的控制比以前更严了。

针对这一点,中国旅美资深新闻记者张伟国说,媒体的发展前景比以前更广阔了,但是中国当局主观上确实希望加紧对媒体的控制。

张伟国说:“比如讲,新的媒体在不断涌现,打擦边球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网络博客产生以后,正常媒体或主流媒体上发不出来的东西继续在其他渠道、特别是网络上得到传播。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它的控制是有所减弱,或者说是有所松动。”

张伟国说,在另一方面,管理新闻媒体的部门和机制还是旧的,在传统的轨道上运行,因此不断发生冲撞,也一直试图用传统的方法加紧控制,以致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网络警察队伍,甚至把以前居民委员会的举报制度应用到网络上来。指导思想就是要加紧控制,层层设防。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管控经济舆论能否振兴经济、提升信心?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19:16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