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3:48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中国社科院报告称人才流失代价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了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报告得出的结论之一是:“国际迁徙最大的负效应是人才流失,中国亦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然而,有学者反驳说,人才流动全球化是今后的方向,人才流动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宝贵的国际经验,这种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报告:最大的负效应是人才流失*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说,中国向海外移民可以追溯到元代以前,目前的海外移民人数已经达到3500万人,被认为是国际上最大的移民群体,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是他们最主要的聚集地。

报告说,20世纪最后10年,共有46万来自大陆的中国人在美国定居,使在美中国大陆移民数量增长了一倍。2000年到2005年,美国更是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潮,35.5万中国人移居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出现了这种情况。

报告指出,国际迁移有好处也有坏处,其中最大的负效应是人才流失。报告说,改革开放后的移民中,留学人员、知识型人才占了很大比例。据估计,在海外的中国大陆专业人才超过30万,这些由中国付出巨大教育成本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科、教、研领域,特别是能够创造高附加值的知识经济领域为移居国工作,对急需发展人才的中国无疑是一种损失。

*人才流动的无形贡献*

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郑永年对这一结论提出了异议。他说,中国要崛起,就需要积累国际经验,开放和流动的人才市场,恰恰是这种经验的来源,这种贡献是不能量化的。

郑永年说:“大家光是看到多少人才跑到美国去了,跑到英国、跑到欧洲去了,没有想到通过人才的流动中国所学到的东西,这些是无形的,并且是非常关键的一些经验。早期流出去比较多,现在向回流。我们也不能光看回流的人数,认为回流多了损失就少了,出来多了损失就多了,不能机械地从数字上来算这个东西。”

*从留学热到归国潮*

据统计,2004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5万人,达到了海归热的高潮。媒体纷纷把这描述为从“美国梦”到“归国潮”;美国从“终点站”变成了“中转站”。

郑永年教授认为,现在的留学生跟八、九十年代的留学生相比,留学心态确实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更重要的是,中国的飞速发展对海外学子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郑永年说:“从经济发展的速度来说,从创新的角度来说,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的机会比其它很多国家都要大得多,很多人的个人理想是要去创新发展,中国的机会就很多。搞社会科学的也是一样,中国正处于一个大的转型,中国做为一个社会科学的实验室,什么都在发展变化,经济上的、社会上的、政治上的,都在变化,都让大家感到非常兴奋。”

*超国界人才流动大势所趋*

郑永年教授补充说,很多在海外事业有成的人,因为科研条件优越、孩子的教育问题等各种因素,无法成为海龟一族,但即使是这些人才,也会利用寒、暑假等机会跟中国国内机构进行教学、交流和共同研究等合作。他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超越国界的人才流动是大势所趋。

郑永年说:“随着全球化,这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不仅中国是这样,其他国家也是这样。人才流动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你不见得一个人要在一个国家工作一辈子,可能同时可以跟各个国家保持多种联系,特别是搞学术的,没有边界。世界上的经济体,从人才市场来说,人才市场开发的经济体,社会的发展远远要好于人才市场封闭的经济体。”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促出口迎战特朗普贸易战,中国此举能否奏效?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04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