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5:45 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中国主席访苏丹 化解危机有进展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星期五抵达苏丹,同苏丹领导人就双方经贸关系、援助和贷款以及举世瞩目的达尔富尔僵局等问题达成协议。观察人士说,胡锦涛在苏丹的举动可能会成为北京非洲政策的风向标。

苏丹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非洲八国之行的第三站,但却是胡锦涛这次非洲之行的重头戏。西方国家一直敦促北京运用它对喀土穆政权特殊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迫使苏丹政府尽快解决举世关注的达尔富尔人道危机问题。因此胡锦涛星期五和星期六对苏丹两天的访问成为国际媒体的聚焦点。

*贷款一亿 援助四千万*

胡锦涛星期五抵达苏丹后,先参观了喀土穆炼油厂,然后与苏丹总统巴希尔举行了会谈。中国官方媒体没有透露会谈的具体内容,法新社援引苏丹财政部长哈桑的话说,两位领导人主要讨论了双边经贸关系和投资援助等问题。中国同意向苏丹提供1亿元人民币的无息贷款,并对苏丹一系列开发项目提供4千万元人民币的援助资金。

*化解达尔富尔危机初步成果*

谈到达尔富尔问题时,苏丹外交部长阿考尔透露,两位领导人同意在达尔富尔地区支持亚的斯亚贝巴协议的模式,接纳一支由联合国和非洲联盟共同组成的混合维和部队。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主张向达尔富尔地区派遣一支联合国部队,加强目前在那里的7千名非洲联盟维和部队,但是苏丹政府拒不接受这项建议,致使达尔富尔的种族冲突一直无法解决,目前共有20多万人丧生,250多万人无家可归。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国际事务研究员盖文在接受采访时说,苏丹领导人宣布同意接纳部份联合国部队是一个值得欢迎的举动,但是中国是否在这个问题上施加了足够的压力,国际社会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过去苏丹政府曾做出过类似的宣布,但是后来政府却并没有执行。苏丹常常表示愿意和联合国合作,但在具体落实方面却毫无进展。至于这一次中国领导人是否施加了压力,或者在多大程度上施加了压力,国际社会还必须等待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才能做出判断。”

*从苏丹问题看北京政策*

美国苏丹特使纳特西奥斯在本月早些时候访问北京之后表示,他和中国领导人的会谈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他预计中国在协助解决达尔富尔人道危机方面将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他的这番话使国际社会对于胡锦涛的苏丹之行寄予厚望,外交关系委员会非洲政策资深研究员普林斯敦.雷曼认为,中国在苏丹问题上的举动可以成为北京非洲政策的一个风向标。

“苏丹的形势最为显眼,西方石油公司因苏丹政府的人权立场撤出后,中国、印度和马来西亚等国家趁虚而入。中国目前在联合国安理会保护苏丹政府免受制裁,因为北京在苏丹拥有巨大的石油和军火利益。美国必须向中国表明,苏丹达尔富尔的人道灾难牵动美国的战略利益,中国不能坐视不理。美国也必须让中国认识到,非洲的稳定和法治也符合中国在那里日益增长的利益。”

2006年是中非关系高潮迭起的一年,但同时也是中国和非洲国家出现摩擦现象最多的一年,比如中国石油工人在尼日利亚屡次遭到绑架,中国的投资政策在赞比亚选举中受到猛烈抨击,中国的出口战略受到南非总统的强烈指责,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冲突问题上,中国的角色和作用更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调整急功近利之策?*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国际事务研究员密歇尔.盖文表示,面对中非关系中出现的种种挑战,中国国家元首的这次非洲之行有可能标志着北京将开始更加冷静地审视中国与非洲的关系。

“我认为我们可能会开始看到中国政府非洲政策的一些新风向。中国肯定会感受到国际社会的舆论,同时中国的自身利益也会要求北京对过去急功近利的非洲政策做出某种程度的调整。既然中国在非洲已经有了这么多的利益,既然北京打算长期保持这种利益,那么中国就必须关注非洲社会的稳定。从而把投资和援助和促进非洲国家的法制和人权结合起来。”

*为安全不去铜矿*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在胡锦涛接下来访问赞比亚的行程中,原本安排了参观中国买下所有权的谦比西铜矿,但是考虑到安全原因,这项行程已经被取消。2005年谦比西铜矿因安全防范措施不严而发生爆炸事故,数十名赞比亚工人丧生。在随后发生的抗议和选举活动中,中国雇主剥削工人、掠夺资源成为许多赞比亚人抱怨的主题。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