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即将启程,前往非洲八国进行访问,给非洲带去更多的投资、援助和商业合同。就在非洲各国政府纷纷张开双臂,欢迎中国领导人到来之际,一些分析人士却警告说,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不一定会给非洲带来福祉。
*中国对非洲做一系列承诺*
胡锦涛启程前夕,中国商务部官员宣布,政府已经对非洲国家相关债务进行了全面清算核对,将在年底前跟受援国办理完免债协议,对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33个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免除截至2005年年底的168笔对华到期无息贷款债务。
这还只是胡锦涛去年11月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做出的承诺的一小部份。此外,中国还保证要将非洲援助翻一番,提供几十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免关税、建立经贸合作区、培训1万5千名人才、派遣青年志愿者和加强教育和医疗合作等。
*德雷珀:胡锦涛来访褒贬不一*
胡锦涛这次的非洲八国之行就是要进一步兑现承诺。非洲是如何看待这位带着源源不断的投资和援助来访的中国领导人呢?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员彼得.德雷珀说,这要看问什么人了。
德雷珀说:“如果你去问政客,他们的态度很积极;如果你去问赞比亚的工人,他们则会极力反对,因为他们觉得中国会夺走他们的工作;如果你去问南非的进口商,他们举双手赞成;但是当地的制造商却格外担心。所以说两种意见都有。”
*德雷珀: 中国并非掠夺非洲资源*
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受中国经济发展的驱使,主要集中在能源和原材料领域内。到目前为止,中国四分之一的进口石油来自阿尔及利亚、安哥拉、乍得、苏丹和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
对于这些国家来说,跟西方国家附带政治条件的贷款和援助相比,中国的合作协议无疑具有更大的诱惑。但也有人因此指责中国是在掠夺非洲的自然资源。
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员彼得.德雷珀不同意这种看法:“欧洲在那里的投资更多,时间更长,有时候也会对某些商业操作不闻不问,美国在非洲的势力也比中国大,所以原则上说,这并不是中国的首创。非洲的制造业能力差,在制造业参加竞争近期内还不现实,因此非洲只能依靠出口资源。”
*罗彻:贸易顺差都在中国一边*
然而,非盈利机构更安全的非洲的资深分析师约翰.罗彻提出,如果非洲和中国的关系完全是能源卖方和买方的话,那么中国的投资和援助就不一定符合非洲的利益和长远发展。
罗彻说:“我们大谈非洲跟中国贸易额的增加,但是仔细看一看贸易差额就会发现,贸易顺差都是在中国一边,非洲从中国进口的东西是越来越多了。”
*罗彻:看是否延续旧模式*
罗彻说,从过去的经验可以看到,虽然非洲大陆蕴藏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非洲到今天还是世界上最穷的大陆。他说,除非中国能帮助非洲摆脱自然资源出口地的角色,实现持续发展,否则中国跟欧美这些非洲目前的交易夥伴就丝毫没有区别了。
罗彻说:“在跟中国接触,评价跟中国的关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仔细研究,这种关系里是否引进了新的因素,还是完全延续了原来旧的模式。举例说,中国对非洲自然资源的出口进行了大量投资,我们要问的问题是,非洲国家是否在产品加工或是技术交流等领域内得到了增值的好处。”
*罗彻:摆脱依赖自然资源才有利非洲*
罗彻补充说,非洲国家的经济严重依赖自然资源,中国的到来如果能够帮助非洲摆脱这种依赖,实现非洲经济的多样化,才是对非洲有好处的。
与此同时,胡锦涛此行在非洲遇到的恐怕不会是一片欢呼。赞比亚中国铜矿的工人曾经举行示威,抗议公司压低和拖欠工人工资。赞比亚反对派人士指责政府跟北京走得太近。估计,非洲一些国家还会对中国坚持从中国出口劳力在非洲建设重大基础设施等问题表示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