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4:21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卫星电视及因特网改变美新闻传播


卫星电视以及因特网不断扩大的互联功能不仅改变了新闻的传播途径,也改变了民众对新闻以及新闻工作者工作方式的概念。这些变化都对新闻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为社会提供了更多有助于加强自由、民主和人权的信息。

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给新奥尔良造成重创,也给路易斯安那和密西西比州的其它地区带来严重破坏。奈特瑞德新闻社立即采取行动,支持一家订户报纸。奈特瑞德新闻社的华盛顿分社帮助密西西比州受飓风严重破坏的比洛克西城的太阳先驱报,让他们把报纸内容刊登在互联网页上。

*互联网提供与读者互动平台*

奈特瑞德新闻社现在归属麦克科拉齐报业集团。诺斯特兰德是麦克科拉齐互动媒体主编。他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我们充份利用了音像信息以及用户自己提供的内容。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上载他们房子的照片,或是他们邻居房子的照片,还可以在留言版上直接和邻居对话,可以问邻居:‘你有没有看见我妈妈、有没有看见我叔叔、我哥哥?’我肯定,我们在互联网上刊登的有关卡特里娜飓风的内容至少有一半是不可能在印刷报纸上看到的,包括网上留言、视听信息等等。”

互联网的方便快捷正在迅速改变报纸发行的方式、发行的信息种类以及报纸与读者的关系。诺斯特兰德说:“互联网让我们的读者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我们展开互动。以往的传统模式是:‘我们印什么,人们就看什么’。那是单向交流。如今人们可以直接参与我们的报导,可以通过互联网把问题寄过来,把他们的想法寄过来,可以帮我们改进报导。”

*报纸发行受到严峻挑战*

不过,美国各大报纸的发行量现在每年下降2%,一定意义上也是因为有了互联网。因此,互联网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美国“热心记者委员会”的德沃金说,报纸发行业确实遇到一些严峻挑战。

他说:“我们知道,报纸发行量在下降,美国看报纸的人越来越少,甚至连看主流电视、听主流广播节目的人也在减少,那些新闻机构就不得不想想,究竟我们的读者和听众都去哪儿了呢?有很多人,尤其是年轻的读者群,都已经转移到因特网去了。”

因特网上的内容本身有时候成为新闻,或是影响政府政策。去年新闻媒体报导了马来西亚人在因特网上公布的一个录像片断,显示一名在吉隆坡受到拘押的华人妇女赤裸着身体受到警察虐待。这起警察虐待事件引起国际反响,中国方面表达了不满,迫使马来西亚内政部长就此展开调查。

*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现在各种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也可以通过卫星电视得以迅速传播,这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美利坚大学新闻学教授辛普森说,影响之一就是促进了人权。

他说:“出现了一系列相关变化,其中至少包括有可能对人权运动产生更大的推动力,让非政府组织等团体可以利用这些传媒工具,既捕捉人们的生活信息,同时也传播或者转发有关信息。这就意味着,围绕诸如贫困、警察施暴等社会问题的消息会比以往更容易曝光。”

因特网在中国受到监控,一些专制国家禁止接收卫星电视节目,原因就在于此。但是,最近阿拉伯语半岛国际电视台以及 法兰西24小时频道的播出效果显示,全球范围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通过卫星电视收看新闻,获得信息。

美利坚大学新闻学教授辛普森说,信息传播渠道的扩大是一个良性的变化,因为有助于促进民主。

他说:“民主、自由和权力的前提是,人们理解他们周围发生的一切、理解他们的社会在做什么、理解他们的执政者在做什么。所以,为达到这一点,人们就必须获取信息,而且必须获取准确的信息。”

*保证信息准确面临越来大压力*

保证信息准确可以是目标,但是并非所有广播或因特网信息都能做到准确无误。另外,也有人担心,新闻工作者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都要抢先在因特网上发表他们的报导,到头来反而可能影响报导的质量。美国纽约时报的公共事务版编辑最近就提出,时效是否能和报导的全面平衡起来。

传媒技术领域的变化最终可能让报纸等传统媒体做出调整,以求生存。但是,麦克科拉齐报业集团的诺斯特兰德说,文字的力量恐怕永远不会改变。

他说:“互联网提供的所有信息,还是以文字作为中间媒介。文字不会消失,还是得有记者走出去、做采访、问问题,然后把事情介绍给大家。因特网为我们提供了传播信息的其它手段,但是文字的力量不会消失。”

只要文字的力量真的不会消失,观念和信息就将得以持续不断地传播。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国就业供需失衡,毕业生怎么办?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4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