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可望在近期颁布新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允许外国银行有条件地在中国经营人民币业务。金融学者认为,这是中国为实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对开放金融市场的承诺采取的步骤;中国希望在银行监管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谨慎地开放依然脆弱的金融市场。
据中国官方媒体报导,中国很可能在11月初正式颁布《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据悉,这个《条例》定稿可能对之前发布的意见稿中的少数细节做出修改,但是不会有太大变动。
*外资银行准备进行中国本地注册*
该管理条例将要求外资银行在进入中国市场时进行本地注册。新华社引述中国金融官员的话说,汇丰、东亚和恒生等外资银行都已经开始准备将在中国的分支机构转变成为本地注册的金融机构。
此外,尽管一些外资银行对《条例》中某些管理细节提出异议,但是中国的监管部门可能不会对这个条例做出太大修改。
*徐滇庆:对中国金融体系新的考验*
中国赶在近期正式颁布《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是要在12月11日全面开放银行业之前做好监管法规方面的准备工作。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中国金融问题专家徐滇庆认为,中国由于缺乏金融监管方面的专家和经验,因此在全面开放金融市场的时候要慎重。
他说:“中国到今年11月底就已经加入WTO满五周年了。在最后过渡期结束后,按照协议的要求就必须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还没有地域和行业限制。这个冲击对于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个新的考验。”
*中国应汲取东南亚金融危机教训*
徐滇庆认为,中国应当汲取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避免在开放金融市场后因为对外资热钱高速流动缺乏监管导致本地产生金融危机,以致对世界其他地区的金融秩序构成威胁。
中国政府在如何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进行监管方面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准备。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徐滇庆教授说,在过去一两年间,虽然学者们对于如何监管外资银行方面见仁见智,但是总体而言都同意在中国银行业缺乏监管人员和相关法规的情况下不应当忘乎所以,在没有条件的时候就打开大门。
徐滇庆表示,学者们的共识之一就是限制非独立法人的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支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
他说:“在中国,外资金融机构必须是一个独立法人,也就是说它虽然有钱,比如它在纽约有钱,而到中国可能只是拿点钱炒作一下。这在泰国引发的教训是很深刻的。”
*外资银行不满 中国不会松动*
一些外资银行对于条例意见稿中关于“存贷比例不得高于75%”以及“非内地注册法人银行只能吸收单笔个人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定期存款”等细节表示不满,认为这实际上使它们很难吸收人民币个人存款。
新华社报导引述的消息来源称,《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定稿可能在这些方面做出修改,比如设立宽限期等。但是中国日报援引中国银行监管部门官员的话说,中国不会因为一些海外银行抱怨条例草案的一些内容过于苛刻而对其做出松动。中国方面也否认这些条例违背了它加入世贸组织时对于全面开放金融市场所作的承诺;这样做是要加强风险管理。
*学者:加强监管有利保护本地储户利益*
一些学者也认为这些条例没有背离国际常轨,加强监管有利于保护本地储户的利益。
西安大略大学教授徐滇庆说:“要开银行吸收老百姓的存款,监管部门对于它的信息要非常清楚。它一定要有自己足够的资本金,这样才能保证这个金融机构的清偿性。也就是说,一旦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不良贷款,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它清偿掉,而且这些自有资金也一定要纳入监管。”
*开放市场促进中国银行业改革*
深受不良贷款困扰的中国国有银行在全面开放银行业市场前已经做了大量的改革和准备工作,其中包括通过海外上市吸纳资金和它们最需要的金融管理经验和人才。
金融专家普遍认为,虽然全面开放银行市场会对中国的银行业带来相当大的冲击,但是也会促进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中国政府也在通过让国有银行上市让它们逐步走向市场化。